斑马吊/
横带刺尾鱼Acanthurus triosteg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Acanthuriformes / 刺尾鱼目Acanthuroidei / 刺尾鱼亚目Acanthuridae / 刺尾鱼科Acanthurinae / 刺尾鱼亚科Acanthurus / 刺尾鱼属Acanthurus triostegus / 横带刺尾鱼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刺尾鱼目>刺尾鱼科>刺尾鱼属>横带刺尾鱼
特性标签
环境 耐受度开口 转饵疾病 抗性综合 寿命适合 混养价格 亲民
咸水环境
有市售
素食
常见
具食用价值
除藻
闯缸鱼
珊瑚安全
无脊椎动物安全
雪卡毒素案例
中国有分布
成体雌雄异体,形态相似
简介《水族名录》原创内容版权,谢绝转载
  Acanthurus triostegus/横带刺尾鱼台译绿刺尾鲷,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斑马吊,常见的名称还有条纹刺尾鱼、五间吊、囚服吊。   斑马吊野生环境下,成鱼主要栖息于潟湖和基底坚硬的海底礁区中;而幼鱼则常分布在潮池中。潮池生活造就其对盐度的耐受力,使得它们经常能在淡水汇流附近觅食。斑马吊属于底栖性鱼类,分布深度可由0米到90米。   在野生环境下,斑马吊有时会单独或呈小组活动,但通常会组成一个大型的鱼群,数量成百上千。例如在1998年,马尔代夫附近的珊瑚大量死亡而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蜂拥而至的斑马吊种群数量就可以达到1000尾。它们很少使用尾刺,而且尾刺也不发达,只能以成群的方式穿透其他鱼类的领地,比如其它的素食鱼类以及Pomacentridae/雀鲷科的鱼类。雀鲷科的鱼虽不以藻类为食,但是会以藻类生态培育出的浮游生物为食。为此它们将极力保护藻类相关的生态不被破坏。有时候,它们也与其他鱼类组群,比如Siganidae/蓝子鱼科(狐狸鱼)Scarinae/鹦嘴鱼亚科的鱼。   斑马吊产卵方式理所当然是组群产卵,不过仍成对产卵。鱼群以10~20条为一批,一对一对地产卵,期间会由其余同伴警戒周围情况,产卵完成后则返回群体中。斑马吊能形成这种巨大的种群,其产卵量显然也是巨大的。斑马吊可以长至27厘米,但在12厘米左右时,斑马吊雌鱼一次产卵就可达40000多枚。斑马吊产卵时间还会根据栖息地作出适应性调整,例如位处赤道附近的种群,雌鱼是全年产卵的;而夏威夷种群的产卵期,只在每年12月至7月之间(主要是2月至3月)。   斑马吊虽然不如很多珊瑚礁鱼类色彩鲜艳,不过也颇具特色。其身体为白色,身体上5条加尾柄处1条,共有6条横向的黑色条纹(生态学上以头尾连线方向为竖),各鳍淡色至黄绿色。其黑色条纹非常醒目,可以在群体起个体交流以及预警的作用。因这种斑纹如同斑马的条纹一般,故而得名斑马吊。在野生状态下,成鱼身体上半部分常常隐隐发绿,故而台译绿刺尾鲷。斑马吊有三个亚种。最常见的A. t. triostegus/横带刺尾鱼指名亚种,其个体的胸鳍下面是一个黑点,是国内最常见的个体,主要进口自东南亚;产自夏威夷Johnston环礁A. t. sandvicensis/横带刺尾鱼夏威夷亚种,其胸鳍下面是一条黑色的斜线;太平洋中部马克萨斯群岛附近海域的A. t. marquesensis/横带刺尾鱼马克萨斯亚种胸鳍下斑点则比较多样,比如普通的一个点、两个分离的点、两个粘结的点、一个拉长的点、一个短斜线等等。横带刺尾鱼马克萨斯亚种的主要特征是尾柄的黑斑是环绕的。   斑马吊具有梳状且柔软的牙齿,以底部的丝状藻类为食,也会吃些浮游植物和底栖的甲壳动物(Crustacea/甲壳亚门)。Dinophyceae/甲藻纲的甲藻也在其食谱中,而其中一些藻类含有雪卡毒素,比如Gambierdiscus toxicus/有毒岗比亚藻Prorocentrum lima/利马原甲藻以及Pyrocystis/梨甲藻属的一些种类。雪卡毒素会在鱼身体累积,它对鱼本身无害,而人类食用后却可能产生严重的中毒反应。雪卡毒素不仅会在素食鱼类体内累积,在那些以鱼类为生的肉食性鱼类中也会间接累积。比如常见的斑马吊捕食者Epinephelus merra/蜂巢石斑鱼Cephalopholis argus/斑点九棘鲈(蓝星斑)Lutjanus fulvus/焦黄笛鲷,它们体内也常常会有雪卡毒素。   在水族箱内,斑马吊能很快开口藻类,不过转饵颗粒薄片则属于Acanthuridae/刺尾鱼科(吊类)鱼类中较难的,不过耐心训饵后基本都能成功。转饵后斑马吊能适应各种饲料,不过抢食能力不强,喂食时需要对其有一些关照。   作为群游素食鱼类,斑马吊的单兵战斗力非常弱。正如前文提及的,斑马吊尾刺不发达也不常用。斑马吊基本只有在进行群体防御时,才会用尾刺进行反击。由于我们基本不可能在水族箱内养一大群,这就造成了斑马吊在水族箱内十分没有安全感,往往只能小心翼翼地呆在石头缝隙中。斑马吊基本属于刺尾鱼科中最羸弱的鱼,所以若要实现吊类的混养,建议优先放入斑马吊。在其充分适应环境后再加入其它吊类,由于新鱼都会对老鱼表示尊重,所以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顺带一提,如果你规划的种类中有Acanthurus olivaceus/橙斑刺尾鱼(一字吊)则可以选择第二个下,因为它作战能力也非常弱,仅比斑马吊稍强。当然,如果你的水族箱足够大,还是有机会在有其它吊类的情况下添加斑马吊的。你需要对斑马吊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训食,在新鱼充分适应环境后,才可以尝试移除隔离。不过如果缸里有诸如Acanthurus sohal/红海刺尾鱼(红海骑士)之类的缸霸,建议还是不要尝试了,在凶戾的红海骑士面前,斑马吊毫无招架能力,不是被打死就是被逼入角落饿死。养定斑马吊并不容易,哪怕前一天一切安好,第二天也有暴毙的可能。斑马吊在人工环境下的典型寿命为5-7年。   斑马吊在我国南海每年都有大量的捕获,是鲜美的食用鱼类之一。相较以鱼类为食的石斑鱼(Epinephelinae/石斑鱼亚科),素食鱼类的雪卡毒素积聚较少,且基本积聚在鱼类的内脏中,所以把内脏去除后洗净即可避免中毒风险。
在小程序内显示全部内容
亚种 [3]
A. t. triostegus/横带刺尾鱼指名亚种
Acanthurus triostegus Acanthurus triostegus triostegus /横带刺尾鱼指名亚种指名亚种个体胸鳍下面是一个黑点,为市面最常见的亚种。
A. t. sandvicensis/横带刺尾鱼夏威夷亚种
Acanthurus triostegus Acanthurus triostegus sandvicensis /横带刺尾鱼夏威夷亚种夏威夷亚种个体胸鳍下面是一条斜的黑线。
A. t. marquesensis/横带刺尾鱼马克萨斯亚种
配图暂缺克萨斯亚种个体的黑点形状多变,其主要特征是尾柄的黑斑是环绕的。
分布
东印度群岛
印度洋
太平洋
非洲东岸
红海
巴拿马
日本南部
罗德豪维岛
拉帕岛
迪西岛
马克萨斯群岛
夏威夷
加拉帕戈斯群岛
  斑马吊模式种位于东印度群岛,广泛分布于印度洋(阿拉伯半岛周围的海域除外)太平洋,西起非洲东岸红海,东至巴拿马,南起罗德豪维岛/Lord Howe Island拉帕岛/Rapa Island迪西岛/Ducie Island,北至日本南部。在马克萨斯群岛/Marquesas Islands夏威夷区域有亚种分化产生,在雷维利亚希赫多群岛/Revillagigedo Islands克利珀顿岛/Clipperton Island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均有族群分布。
易淆物种
横带刺尾鱼 - 斑马吊 Acanthurus triostegus
横带刺尾鱼 - 斑马吊
  Acanthurus triostegus黑色斑纹一共6条,间距较宽,面部没有斑点。
多带刺尾鱼 - 花面斑马吊 Acanthurus polyzona
多带刺尾鱼 - 花面斑马吊
  Acanthurus polyzona黑色斑纹较细且较密,面部布有斑点。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