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淡水环境 中国特有物种 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Oxudercidae/背眼鰕虎科鱼类的简略描述。
较Gobiidae/鰕虎科无明显形态特征,为分子系统学所划分,海水淡水均有。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测量标本6尾;体长28~36mm。采自广西:龙州。
背鳍VI, I-8~9;臀鳍I-7~8;胸鳍15~16;腹鳍I-5;尾鳍3+18+3。纵列鳞28~30;横列鳞9~10;背鳍前鳞1~4。
体长为体高的5.0~6.9倍,为头长的3.5~3.9倍。头长为吻长的3.3~4.5倍,为眼径的4.4~5.7倍,为眼间隔的5.6~7.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5倍。
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稍平直;尾柄颇长,其长大于体高。头中大,圆钝,前部宽而平扁,背部稍隆起,头宽大于头高。头部具5个感觉管孔。颊部稍凸出,具3纵行感觉乳突线(b, c, d)。吻短而圆钝,雌鱼的略尖,吻长稍大于眼径。眼较小,背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上缘突出于头部背缘,眼下缘无放射状感觉乳突线,仅具1条由眼后下方斜向前方的感觉乳突线(a)。眼间隔狭窄,其宽小于眼径,稍内凹。鼻孔每侧2个,分离,相互接近:前鼻孔具1短管,位近吻端;后鼻孔小,圆形,边缘隆起,紧位于眼前方。口中大,前位,斜裂。两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的下方。上、下颌齿细小,尖锐,无犬齿,多行,排列稀疏,呈带状,外行齿稍扩大;下颌内行齿亦扩大。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唇略厚,发达。舌游离,前端圆形。鳃孔大,侧位,向头部腹面延伸,止于前鳃盖骨后缘下方稍后处。前鳃盖骨后缘有3个感觉管孔,鳃盖上方具3个感觉管孔。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具假鳃。鳃耙短小。
体被中大弱栉鳞,头的吻部、颊部、鳃盖部无鳞。背鳍中央前方具1~4枚背鳍前鳞。胸部、腹部及胸鳍基部均无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高,基部短,起点位于胸鳍基部后上方,鳍棘柔软,第三至第五鳍棘最长,平放时,雄鱼的伸达第二背鳍起点,雌鱼的则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略高于第一背鳍,基部较长,前部鳍条稍短,后部鳍条较长,最长的鳍条稍大于头长的1/2,平放时,伸达(雄鱼)或不伸达(雌鱼)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起点位于第二背鳍第二或第三鳍条的下方,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宽大,圆形,下侧位,鳍长稍大于吻后头长,后缘不伸达肛门上方。腹鳍略短于胸鳍,圆盘状,膜盖发达,边缘弧形凹入,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尾鳍长圆形,短于头长。肛门与第二背鳍起点相对。雄鱼生殖乳突细长而尖,雌鱼生殖乳突短钝。
液浸标本的头、体呈浅棕色,体侧常有不明显的暗斑。雄鱼背鳍、臀鳍、尾鳍灰黑色;第一背鳍无暗斑,边缘浅色。雌鱼的背鳍、尾鳍具数行暗色点纹。腹鳍浅灰色。
生物学:小吻虾虎鱼为生活于中国南部河、溪中的小型底层鱼类。不常见。无食用价值。体长30~50mm。数量极少,属于稀有种类,为濒危物种(endangered),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
国内分布:分布于广西。为中国特有种(endemic to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