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鰕虎
/
孔雀丝鰕虎
Cryptocentrus pavoninoides
生物学分类
Biota / 生物区
Neomura / 新壁总域
Eukaryota / 真核域
Animalia / 动物界
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
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
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
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
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
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
Teleostei / 真骨下纲
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
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
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
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
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
Ctenosquamata / 栉鳞派
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
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
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
Gobiaria / 鰕虎鱼总目
Gobiiformes / 鰕虎目
Gobioidei / 鰕虎亚目
Gobiidae / 鰕虎科
Gobiinae / 鰕虎亚科
Cryptocentrus / 丝鰕虎属
Cryptocentrus pavoninoides / 孔雀丝鰕虎
中文
学名
精简
详细
…
>
鰕虎目
>
鰕虎科
>
丝鰕虎属
>
孔雀丝鰕虎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简介
Cryptocentrus pavoninoides/孔雀丝鰕虎
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蓝点鰕虎。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详情可查看
Gobiidae/鰕虎科
鱼类的通用描述。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测量标本3尾;体长63.3~99.3mm。采自海南:文昌铺前。 背鳍VI, I-11;臀鳍I-10;胸鳍18;腹鳍I-5;尾鳍23。纵列鳞90~94;横列鳞28~30;背鳍前鳞20~22。 体长为体高4.9~5.3倍,为头长3.5~3.6倍。头长为吻长5.8倍,为眼径4.7~4.9倍,为眼间隔10.9~11.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1.4倍。 体延长,侧扁;尾柄稍高。头中大,侧扁,头高为头宽的1.9~2.2倍。吻短,圆钝,小于眼径,背缘斜直。吻背不突出于上领的前方。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部。眼间隔颇狭,中间稍凹,约为眼径的2/5。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前鼻孔有一短管;后鼻孔圆形。口大,前位,略斜裂。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后缘下方。上、下颌齿细尖,上颌齿3行,外行齿稍扩大,第三行有1较大后倾犬齿;下颌齿4行,外行齿扩大,第四行有8~9枚犬齿,后部齿渐大,大于外行齿。唇颇厚。舌游离,前端圆形。唇颇厚。鳃孔宽大,向前下方伸达前鳃盖骨下方。峡部颇窄,鳃盖膜与峡部相连。 体被小圆鳞,后部鳞较大。头部及胸鳍基无鳞。胸部被鳞。第一背鳍起点至眼后的项部前1/3处裸露,后2/3处被鳞。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稍高,起点在胸鳍基稍后上方,前5个鳍棘多少延长,第四鳍棘最长,略短于头长;第二背鳍较低,约等于体高,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伸越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其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二鳍条基的下方,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伸越尾鳍基。胸鳍宽圆,略短于头长,后端不伸达肛门。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略长于胸鳍,后端伸达肛门。尾鳍稍尖长,略大于头长。 液浸标本的体呈黄褐色,体侧隐具10~11条暗褐色横带(有的个体不明显)头侧自眼后下方至鳃盖骨后缘,散具2~3行排列稀疏的小褐点。第一背鳍灰褐色,第一与第二鳍棘、第二与第三鳍棘之间的鳍膜上方各具1个长黑斑;第二背鳍灰色,隐具3纵行淡色点纹。臀鳍和尾鳍灰色,下缘为灰黑色。胸鳍灰色。腹鳍深黑色。
生物学:孔雀丝虾虎鱼为暖水性近岸底层小型鱼类,栖息于砾石及海藻丛中。喜与枪虾共生,以藻类及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无食用价值。体长100~120mm。
国外分布: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国内分布:分布于香港、澳门、海南。
典型色型I:全身布满蓝点
典型色型II:身体呈带状纹
色型I与II的中间形态,身体上兼具带状纹和蓝点
本物种常见黄化个体,图为黄化较彻底的个体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