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身蚂蝗/
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Lophotrochozoa / 冠轮动物总门Annelida / 环节动物门Clitellata / 环带纲Hirudinea / 蛭亚纲Euhirudinea / 真蛭下纲Arhynchobdellida / 无吻蛭目Hirudiniformes / 医蛭亚目Hirudinidae / 医蛭科Whitmania / 金线蛭属Whitmania pigra / 宽体金线蛭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无吻蛭目>医蛭科>金线蛭属>宽体金线蛭
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可人工繁殖
中国有分布
简介
  Whitmania pigra/宽体金线蛭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宽身蚂蝗,常见的名称还有宽身金线蛭、马蛭、田螺嘬。   多生活于沟边由枯草和淤泥缠结成的泥团内,天气转暖后在田边活动以及静伏于水沟内。不吸血。   详细资料待补充。
催更
排行榜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标本采集地 吉林江密峰镇;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荒草湖;甘肃兰州雁滩;河北涞源;山西太原晋阳湖边;陕西长安县;山东南四湖;江苏太湖;安徽菜子湖;浙江鄞县;湖北武昌东湖;江西余干县;贵州五陵山区。   形态 体略呈纺锤形,前面逐渐变尖细,后面较宽且圆,体中部最宽阔。背腹扁平,但背部稍隆起。体形较大,长度一般为60—130mm,宽度为13—20mm,最大体长达250mm,宽40mm。通常背面暗绿色,有5条纵行黑色间杂淡黄色的斑纹,其中以背中一条色深且粗长。各纵纹上除在每节前、后环上没有或仅有很小的黄色斑点外,其余3环上有大的圆形淡黄色斑点或在两侧中环上斑点变得不明显。体节感觉器小而不明显,背面每节3对。体的两正侧面各有一条淡色的纵带。腹面的两侧各有一条由黄褐色或黑色斑点组成的宽大纵纹。在这两条纵纹之间大约有7条由色素斑点组成的间断纵纹,其中以中侧一对较明显。体分107环,节Ⅶ背面可见4环,腹面只有3环;体中部完全体节各有5个相等的环。眼点5对,如医蛭型排列,在第2、3、4、6及9环上。前吸盘小,口孔在其后缘的前面。口内有颚,颚上有两行钝的齿板,无整齐的小齿,虽能刺破皮肤,但不吸血。尾吸盘亦较小,直径通常不及最大体宽的一半。肛门位于最后一环的背中,紧靠尾吸盘。生殖带位于第24—42环,共15环。雄生殖孔小,位于节Ⅺ的b5/b6(即第33/34)环沟上,常有细长的阴茎伸出。雌生殖孔位于节Ⅻ的b5/b6。(即第38/39)环沟上,孔颇大,具唇状边缘。   口腔后的肌肉咽头位于节Ⅶ—Ⅸ之间。食道是比较细长的狭管,位于节Ⅸ—ⅩⅢ,共5节。嗉囊壁薄,位于节ⅪⅤ—ⅩⅩⅡ并向两侧伸出11对侧盲囊。前5对每节一对,前面2或3对甚微小。第6对最大最长,自节ⅪⅩ向后伸至节ⅩⅩⅡ。后5对小而宽,形状不规则,只占3节地位。嗉囊后端有一小孔与球形胃相通。肠狭而短,几乎成直线,其壁较嗉囊厚得多。直肠较长,壁很薄,由肛门开口向外。消化管的内面由两类皱折构成,纵行的皱折从咽头开始伸至第6对嗉囊盲囊,螺旋形皱褶在后5对嗉囊盲囊中可看到。精巢9—11对,呈圆形,位于节ⅩⅢ/ⅩⅣ—节ⅩⅩⅢ/ⅩⅩⅣ的腹中线两侧。输精管向前伸至节Ⅺ/Ⅻ之间,然后连接相对小些的贮精囊前端。射精球细长,略弯曲并向里伸出射精管,贮精囊常附于它的下面。射精管连接到附有前列腺的阴茎囊基部。阴茎囊相当粗大,占据两节长度并在Ⅺ神经节后开口向外。卵圆形卵巢一对在Ⅻ神经节之后,伸出的两输卵管会合成细的总输卵管。总输卵管前段外有两叶椭圆形蛋白腺。阴道囊中部梨形膨大,前端尖细,后端通过细管开口在Ⅻ神经节之后。   鉴别特征:鉴征 体略呈纺锤形,长一般60一130mm,宽13—20mm。背面暗绿色,有5条纵行的黑色间杂淡黄色的斑纹,此黄色部分由各体节中间3环上的圆形斑点构成。腹面两侧以及中间共有9条断续的黑色纵纹。体分107环,节Ⅶ的背面可见4环,腹面仅有3环。体中部完全体节各有5环。眼5对,排列如医蛭型。前吸盘小,口内有颚,颚上有两行钝的齿板。雄性与雌性生殖孔分别位于节Ⅺ和Ⅻ的b5/b6环沟上,两孔相隔5环。射精球细长,贮精囊不发达,常附于前者的下面。阴茎囊相当粗大。   分类讨论 本种最初由惠特曼(Whitman,1886)订名,但因其描述不够详细,易与光润金线蛭(Whitmania laevis)混淆,布兰查德(Blanchard,1896)提出它是后者的同物异名,后经冈(Oka,1931)研究认为系两种。著者比较其外部特征及内部生殖系统的异同亦同意将它们分为两种。   生物学:生态 本种取食螺类,在浙东俗称“田螺嘬”。冬季在泥土中蛰伏越冬,在长江流域大约3月底或4月上旬出土。但如温度尚低,出土的金线蛭常躲在沟边由枯草和淤泥缠结成的泥团内。天气转暖后,它们在田边活动,有时也伸展身体,静伏于水沟内,头端迎着进水水流。产卵期在5月,卵茧产生田埂中,离地面约2—8cm,离水面约30cm,这当然随天气的干旱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有变化。卵茧呈卵圆形,大小为22—33mm×15—24mm,平均26.6mm×18.7mm。茧膜分两层:外部是一层海绵状保护层,里面是卵茧膜。如不计海绵层,卵茧实体大小为17—24mm×11—27mm,平均20.4mm×14mm。卵茧重1.1—2.7g,平均1.68g。5月下旬孵出幼蛭,每个茧内的幼蛭数为13—35条,多数20条左右。幼蛭自茧两端的开孔(主要是从较尖的一端)爬出,并先在海绵层的网孔中盘绕一些时候,才离开卵茧。倘茧内幼蛭较多,常在第一天孵出10余条或20余条,次日孵出剩余的数条。幼蛭大小为6.2—19mm×2.2—3.6mm,平均13.5mm×2.9mm。初孵出时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细的紫灰色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幼蛭的体形宽阔,背部纵纹显著,故易于识别。在本种成体的体表常有裸泽蛭(Helobdella nuda Moore,1924)寄生,最多至10条。   国外分布:日本。   国内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贵州。   经济意义:经济意义 本种亦常被用作中药,但其有效成分及药效是否与日本医蛭相同尚不清楚。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与吉林省公主岭市红光制药厂用宽体金线蛭干品共同研制成功一种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中药现代化口服制剂——脑血康。此药具有强烈的活血化瘀,破血散结作用,经国内11家著名医疗单位临床试用,有效率高达90%,无毒副作用。其药理作用在于改善微循环,改善脑部缺氧和降低血压作用,而且能加速纤维蛋白溶解,促进血肿的溶化和吸收,以解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损害,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此药主要适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更适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的脑内血肿和脑血栓等。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六四医院用本种水蛭研制成活血通脉胶囊,由山西云中制药厂生产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药。此外,沈阳康达制药厂还用此蛭制成脑血栓片在市场上销售。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