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螺Trochus maculat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Lophotrochozoa / 冠轮动物总门Mollusca / 软体动物门Gastropoda / 腹足纲Vetigastropoda / 古腹足亚纲Trochida / 马蹄螺目Trochoidea / 马蹄螺总科Trochidae / 马蹄螺科Trochinae / 马蹄螺亚科Trochus / 马蹄螺属Trochus maculatus / 马蹄螺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马蹄螺目>马蹄螺科>马蹄螺属>马蹄螺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除藻
简介
  Trochus maculatus/马蹄螺台译花斑钟螺。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Trochida/马蹄螺目螺类的简略描述。   壳多呈圆锥或蜗牛形,壳表常有颗粒、瘤结或棘等。均有鳃和厣。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壳体中型,正圆锥形,壳高38mm,壳宽37mm,壳质坚厚,壳周较膨胀。壳面乳白色,少数暗绿色,具明显的紫色条斑或间有暗红点斑,较粗,纵向分布,一直延伸到底面。小个体壳面条斑呈褐红色,波状不明显。螺层8、9层,缝合线明显但较浅。螺肋由念珠状颗粒组成,细助与粗肋相间,每4、5列细肋间有一条更粗的箍状环肋,环肋大多由两个纵列的较大颗粒组成,有的个体颗粒甚凸,各有小间隔。   底面较平,颗粒肋串珠状,较细而均匀,紫色斑纹向中心部渐细。螺轴较平直,轴唇具4、5个轴褶,头端圆钝,紧紧傍靠,几乎占满内唇和轴唇;从底部向上,第2个轴褶较大而突出,这一性状在大小个体中均甚一致。外唇内壁具一些整齐的褶襟,内侧具3、4个几近一致的褶皱,各有间隔。脐部质厚,滑溜有光泽;具假脐。   大小:壳体中型,正圆锥形,壳高38mm,壳宽37mm,壳质坚厚,壳周较膨胀。   生物学:暖水性强,主要生活于热带珊瑚礁海域和黑潮暖流主脉流经的高温、高盐海域——台湾东北海域;在亚热带海区也有较多数量,为马蹄螺类的优势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采集到百号标本,生物量大,12月间在广西涠洲岛周围采到较多数量。广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郭金富等,1994):广东担杆列岛低潮区秋季生物量为600g/m2,栖息密度为24ind/m2,为马蹄螺总科中生物量最大者。马蹄螺为岩岸自由生活贝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底部匍匐爬行,也常隐匿于珊瑚礁底、礁池珊瑚沙中、石块下和石缝间;食草性,以齿舌刮取海藻为食。   生境信息:暖水性强,主要生活于热带珊瑚礁海域和黑潮暖流主脉流经的高温、高盐海域——台湾东北海域;在亚热带海区也有较多数量,为马蹄螺类的优势种。   国外分布: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岛,大堡礁,西澳大利亚,班达群岛,帝汶,爪哇岛,苏门答腊岛,泰国湾,日本琉球群岛和九州岛,安达曼群岛,马尔代夫群岛,拉克沙群岛,莫桑比克海峡。   国内分布: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海域。   经济意义:中型螺类,已知最大壳高为7Omm,珍珠质层厚,数量较大,属经济贝类。肉可食用,贝壳可入药,也是贝雕工艺品的原材料。   经济价值:中型螺类,已知最大壳高为7Omm,珍珠质层厚,数量较大,属经济贝类。肉可食用,贝壳可入药,也是贝雕工艺品的原材料。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