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刺长桨蟹[暂]Thranita danae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Ecdysozoa / 蜕皮动物总门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Crustacea / 甲壳亚门Malacostraca / 软甲纲Eumalacostraca / 真软甲亚纲Eucarida / 真虾总目Decapoda / 十足目Pleocyemata / 腹胚亚目Brachyura / 短尾下目Eubrachyura / 真短尾派Heterotremata / 异孔亚派Portunoidea / 梭子蟹总科Portunidae / 梭子蟹科Thalamitinae / 短桨蟹亚科Thranita / 长桨蟹属Thranita danae / 少刺长桨蟹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十足目>梭子蟹科>长桨蟹属>少刺长桨蟹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Thranita danae没有正式的中文名,暂译为少刺长桨蟹,旧学名Thalamita danae/少刺短桨蟹。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胸甲表面光裸或密具绒毛,前半部具通常的几条隆脊,额后1对突出,前缘钝切,侧胃区的1对隆脊弧形,具较明显的颗粒,其他各对隆脊颗粒细微。额宽约为头胸甲宽度的1/3,分6叶,中央叶略小于第1侧叶,前缘钝切,第2侧叶较窄,前缘钝圆。内眼窝角的宽度稍大于中央额叶的2倍,不十分拱曲,背眼缘具2缝,腹眼窝缘具1缝,内末角突出,其上具锯齿形,外部有1不明显的突出叶瓣。前侧缘分5齿,第1—第3齿较大,第1齿指向前方,第2、第3齿指向前侧方,第4、第5齿均小,第4齿更小于第5齿。   第2触角基节很宽,具10多枚成列的颗粒状突起。   第3颚足长节具浓的刚毛,但不具显著的小颗粒;座节长略为宽的1.5倍;长节外末角圆钝,稍突出。外肢基半部宽,末半部窄。   两螯不对称,长节前缘末半部具3锐刺,基半部具大颗粒及小齿,腕节光滑,表面具3条隆脊,内末角具1刺,外侧面具3刺,掌节外侧面具3条隆脊,背面具5刺,腹面与内侧面光滑,内侧面的中部及下部各有1条隆脊。游泳足长节后缘近末端具1锐刺,前节后缘锯齿状。   雄性第1腹肢末端逐渐趋尖,末部外侧面上具10—12根刚毛。   雄性腹部三角形,第3—第5节愈合,第6节长宽近相等,两侧缘末1/3处最宽,向末端与基部稍收缩,尾节三角形。   生境信息: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中,以及砂或泥砂质浅海底。珊瑚礁地区尤为常见。   国外分布:日本,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马绍尔群岛,斐济,萨摩亚群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半岛,泰国,印度,红海,莫桑比克。   国内分布:广西、海南、台湾、香港、西沙群岛;。   分类讨论:分类讨论 本种与T.stimpsoni A.Mi1ne-Edwards,1861十分相似。它们是否是各自独立的种存在不少争议。从A.Mi1ne.Edwards(1861)的图示看,两种的区别在于Z stimpsoni第4前侧齿是退化的,而Tha1amit口danae第4前侧齿大小与第5齿相近。   Stephenson和Hudson(1957)基于第4前侧齿退化,雄性第1腹肢末端不具锥状刺,把z stimpsoni作为独立的种与z danae相区别。Stephenson(1972a)观察到T.stimpsoni与r如,2口已不同个体第4前侧齿的大小与第1腹肢末端的确有变化,可以分为不同的“型”,但他认为第4前侧齿的大小与个体成熟程度相关,而且第1腹肢末端锥状刺的缺乏与第4前侧齿退化两个性状之间并不相关。因而他判断T.stimpsoni与T.danae应属同一物种,wee和Ng(1995)对此也作了较详细的讨论。我们的标本第4前侧齿大小及雄性第1腹肢末端锥状刺的有无是可变的,而且两者间无明显的关联。因此,我们同意他们的观点。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