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Ecdysozoa / 蜕皮动物总门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Crustacea / 甲壳亚门Malacostraca / 软甲纲Eumalacostraca / 真软甲亚纲Eucarida / 真虾总目Decapoda / 十足目Pleocyemata / 腹胚亚目Brachyura / 短尾下目Eubrachyura / 真短尾派Heterotremata / 异孔亚派Portunoidea / 梭子蟹总科Portunidae / 梭子蟹科Portuninae / 梭子蟹亚科Portunus / 梭子蟹属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 三疣梭子蟹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三疣梭子蟹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常见
具食用价值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胸甲梭形,背面中部较两侧稍微隆起,具分散的细颗粒,尤以额后至胃区、中鳃区及心区的颗粒较粗;共具3枚突起:心区的2枚并列,前面中央即胃区1枚,呈三角形排列。额分2刺。口前板向前突出呈1长刺,位于两额刺之间。额具2锐刺,略小于内眼窝齿。背眼窝缘具2缝,内外眼窝刺尖锐,腹内眼窝刺锐长。前侧缘共具9刺(包括外眼窝刺):第2—第8刺的形状、大小相近,末刺锐长,伸向两侧。后侧缘向后收敛。后缘平直,与后侧缘交角钝圆。   螯足长而粗壮;长节较长而扁平,前缘具4锐刺,后缘末端有1刺:腕节内外缘末端各具1刺,近外缘有3条颗粒脊:掌节长,背面有2条颗粒脊,其末端各具1刺,外侧面有3条颗粒脊,最外的1条在掌的近中部,延伸到不动指的末端,它与腕节交接处有1刺:可动指背面有2条不明显的颗粒脊及浅沟,可动指的内外侧面中部有1沟,两指内缘均具钝齿。   步足扁平,前3对步足形状、大小相近。游泳足长节宽大于长,前缘有短毛;末2节宽而扁,呈桨状,边缘也有短毛。   雄性腹部第3—第5节愈合,第2、第3节各有1光滑脊,第6节长度稍大于宽度,尾节呈钝三角形。雌性腹部宽而扁,近圆形。   雄性第1腹肢基部约1/5处膨大,其他逐渐趋细,末端如针形。   生境信息:生境及习性 三疣梭子蟹擅于游泳又会掘沙,通常栖息于浅海底,其活动地区随个体大小、性别以及季节不同而异,在春夏洄游繁殖季节,成群游到沿海港湾或河口附近产卵,冬季却迁居于较深的海区过冬一般在水深8—100 m的泥质砂、碎壳或软泥海底拖网可采获,它的体色也能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生活于砂底,其体色呈灰绿色,在海草间其色较深。   国外分布: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   国内分布:我国各沿海省份均有分布。   经济意义:它的食性较广,喜食动物尸体,也取食鱼、虾、贝、藻,甚至动物粪便,三疣梭子蟹是海蟹类中产量最大的一种,个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是我国最重要的食用蟹,除了食用外还可作药和工业原料。近年来北方各省已普遍进行人工育苗和养殖,同时进行种苗放流资源增殖。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