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虾/
中华长臂虾Palaemon sinensi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Ecdysozoa / 蜕皮动物总门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Crustacea / 甲壳亚门Malacostraca / 软甲纲Eumalacostraca / 真软甲亚纲Eucarida / 真虾总目Decapoda / 十足目Pleocyemata / 腹胚亚目Caridea / 真虾下目Palaemonoidea / 长臂虾总科Palaemonidae / 长臂虾科Palaemoninae / 长臂虾亚科Palaemon / 长臂虾属Palaemon sinensis / 中华长臂虾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十足目>长臂虾科>长臂虾属>中华长臂虾
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汽水环境
可人工繁殖
中国有分布
具食用价值
简介
  Palaemon sinensis/中华长臂虾旧学名Palaemonetes sinensis/中华小长臂虾,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花腰虾。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形态特征:额角短于头胸甲,平直前伸,通常伸达第一触角柄或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附近;上缘具4~6齿,有1齿在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下缘具1~2齿。触角刺和鳃甲刺均由头胸甲的前缘伸出,鳃甲沟约伸至头胸甲中部之前。   腹部第五节的顶端圆。第六腹节约为第五腹节长的1.6~1.9倍,尾节约为第六腹节长的1.2~1.3倍,尾节背面具2对活动刺,前对约位于靠尾节基部的2/5处,与尾节末端的距离约3/5,后对位于靠近前对而远离尾节的末端,后端具2对末侧刺,内侧刺显著粗大,约为外侧刺长的2.5倍,两内刺间有4~5对羽状刚毛。   第一触角柄刺粗大,约伸至基节的中部附近,其前侧刺明显的超出基节的凸缘,第二节稍短于第三节,末两节之和短于基节之长。上鞭之内鞭基部有6~8节与外鞭愈合,游离的短鞭为15~16节,游离部约为愈合部长的2.8~3.8倍。第二触角鳞片长约为宽的2.4~2.8倍。第三颚足约伸至第一触角柄第二节的末端附近,有时稍超出。   第一对步足细小,伸至鳞片的末端或稍稍超出;指节稍长于掌部,腕节约为螯长的2.1~2.2倍,长节约为螯长的1.8~2.O倍。第二对步足腕节末端或掌部一半超出鳞片的末缘;指节短于掌部,腕节约为螯长的1.4~1.6倍,长节约为螯长的0.9~1.1倍。第三对步足伸至鳞片的末端附近;掌节约为指节长的2.5~2.6倍,腹缘有5~6枚活动刺,腕节约为掌节长的0.6~0.7倍。第五对步足指节稍稍超出鳞片的末端;掌节约为指节长的3.2~3.7倍,腹缘具刺毛约10~15列,腕节约为掌节长的0.5~0.6倍。   体长:为20~40mm。卵大,卵径为1.00~1.04×1.18~1.50mm。   体色:体透明,呈青色略带微黄色,自头胸甲两侧至第六腹节均有棕色或棕黑色的条纹,尤以第3腹节的颜色为最浓。卵呈棕绿色。   习性与渔业:生活在淡水的湖泊和池塘中,在多水草处常见,5月开始产卵,但产卵期较短,抱卵数少,通常约100~200粒,孵出幼体经3次蜕皮即完成变态。本种在华北和东北,特别在东北,各地极为常见,是一种主要的经济虾。在长江的中下游一带原属常见,但产量并不大,通常仅见混杂于日本沼虾中。由于其卵较大,抱卵数又较少,因而随着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加,在捕捞渔业发达的江南地区湖泊和河流中,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即已开始消失。   大小:体长:为20~40mm。卵大,卵径为1.00~1.04×1.18~1.50mm。   国外分布:西伯利亚。   国内分布:由东北直至云南省,向西至新疆,云南和新疆出现此虾与随养殖业的发展,从长江一带搬运鱼虾放养有关。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