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尾长臂虾Palaemon carinicauda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Ecdysozoa / 蜕皮动物总门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Crustacea / 甲壳亚门Malacostraca / 软甲纲Eumalacostraca / 真软甲亚纲Eucarida / 真虾总目Decapoda / 十足目Pleocyemata / 腹胚亚目Caridea / 真虾下目Palaemonoidea / 长臂虾总科Palaemonidae / 长臂虾科Palaemoninae / 长臂虾亚科Palaemon / 长臂虾属Palaemon carinicauda / 脊尾长臂虾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十足目>长臂虾科>长臂虾属>脊尾长臂虾
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汽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Palaemon carinicauda/脊尾长臂虾旧学名Exopalaemon carinicauda/脊尾白虾。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Holthuis)a.抱卵雌虾侧面观ovigerous female,lateral view;b.尾节末端背面观end of telson,dorsal view;c第一触角antennule;d.第二触角鳞片scaphocerite;e.第一步足first pereiopod f.第二步足second pereiopod;g.第三步足third pereiopod;h.第五步足fifth pereiopod.   形态特征:额角甚细长,约为头胸甲长的1.2~1.5倍,末部1/3~1/4超出鳞片末端,基部1/3具一鸡冠状隆起,上缘具6~9齿,中部及末端甚细,末部稍向上扬起,末端具1附加小齿,下缘具3~6齿。触角刺甚小,鳃甲刺较大,其上方有一明显的鳃甲沟。腹部自第3~6腹节背面中央有明显的纵脊,故名。第六腹节约为头胸甲长的1/2,约为第五腹节的1.7倍,尾节约为第六腹节的1.4倍,其背面圆滑无脊,具两对活动刺。   第一对步足较短小,稍超出第一触角柄末端。指节稍短于掌部,腕节约为指节的3.5倍,长节短于腕节,约为腕节长的O.9倍,约为座节长的1.5倍。第二对步足较第一对步足显著粗大,掌部稍超出鳞片末端,指节细长,两指切缘光滑无齿突,在切缘的两边有梳状短毛,指节约为掌部的1.9倍,腕节约为指节的O.5倍,长节为腕节的1.5倍,为座节的4/5。第三对步足约伸至第一触角柄的末端,掌节约为指节的1.2倍,腕节的1.9~2.O倍,长节为掌节的1.5倍,座节的2.1~2.3倍。第五对步足约伸至鳞片末端或稍出,掌节约为指节的2.2倍,约为腕节的2.5~2.7倍,稍长于长节,约为长节的1.2倍,长节为座节的2倍。   大小:体长:50~90mm。卵甚小,椭圆形,卵径0.5~0.7×0.7~0.9mm。早期呈深黄色。体透明,带蓝色或红棕色小斑点,腹部各节后缘颜色较深。抱卵雌性第1~5腹节两侧各有蓝色大圆斑。   国外分布:西太平洋,朝鲜半岛西岸浅海低盐水域(Balss,1914新加坡记录可疑)。   国内分布:分布:中国大陆南、北各地沿岸浅海,在渤海和黄海最为常见和占优势;。   经济意义:经济意义:在渤海和黄海为最重要的小型经济种,渤海最多,渤、黄海年产量曾超过约5千吨。肉味鲜美,鲜食或干制成虾米及虾子(卵)。夏秋季繁殖,能连续多次产卵。俗称白虾;天津称黄虾,因其卵呈黄色。华南沿岸量少。   经济价值:经济意义:在渤海和黄海为最重要的小型经济种,渤海最多,渤、黄海年产量曾超过约5千吨。肉味鲜美,鲜食或干制成虾米及虾子(卵)。夏秋季繁殖,能连续多次产卵。俗称白虾;天津称黄虾,因其卵呈黄色。华南沿岸量少。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