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Melichthys niger/角鳞鲀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黑炮弹,常见的名称还有夏威夷黑炮弹。
生活于清澈的珊瑚礁,主要以钙质藻类和浮游动植物为食。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东南部的的费尔南多·德诺罗尼亚群岛,它们也食用Cetacea/鲸下目动物的粪便和呕吐物。
详细资料待补充。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测量标本1尾,体长136.2mm,采自台湾(美国USNM标本)。
背鳍Ⅲ,2+31;臀鳍2+28;胸鳍16;尾鳍1+10十1。体侧鳞片55横行。
体长为体高2.0倍,为头长3.5倍、头长为吻长1.5倍,为眼径4.9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的背缘稍凸起。尾柄细,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4倍。头中大,侧扁而高,背、腹缘圆弧形。吻圆突。眼前方、鼻孔下方有一纵凹沟眼小,侧位而高,眼间隔宽而圆凸,眼间隔宽为眼径1.7倍。鼻孔很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口小,前位。上下颌齿边缘较平直,每侧具4齿,中央2齿呈门齿状,幼体标本稍有凹刻。唇肥厚。鳃孔侧位,稍倾斜,其下端稍后于眼的后缘。脊椎骨7+11=18。
头体除上下唇外全部被鳞,鳞片小,多为菱形,表面有一些纵纹。鳃孔后方有数枚骨板状大鳞。尾部两侧无棘突或瘤状突起。头部自口角到鳃孔下方有鳞片22横行。
背鳍2个,第一背鳍始于鳃孔上方,具3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头长为其长的1.6倍;第二鳍棘细弱,第三鳍棘极短,稍突出于背缘鳍沟上。第二背鳍始于肛门上方,前方鳍条较长,体长为其基底长的2.7倍。臀鳍与第二背鳍相似,起点后于第二背鳍,基底长稍短于第二背鳍基底。胸鳍短圆形,侧中位,头长为胸鳍长的2.8倍。腹鳍合具1短鳍棘,附在腰带骨后端。尾鳍新月形,上下缘的鳍条延长。
头体蓝黑色。第二背鳍及臀鳍黑色,在鳍的基部有浅蓝色纵条(液浸标本为白色);尾鳍黑色,外缘有浅蓝色条纹。胸鳍黑色。
生物学:角鳞鲀为热带暖水性鱼类,以海藻和浮游动物等为食。体长可达300mm。
国外分布:国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海域中,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自印度洋非洲东海岸到太平洋夏威夷群岛均有分布。
国内分布:中国现知产于台湾沿海。 易淆物种
角鳞鲀 - 黑炮弹
Melichthys niger尾鳍边缘为黑色。
印度角鳞鲀 - 黑魔鬼炮弹
Melichthys indicus尾鳍边缘为浅色,一般为蓝色或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