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节沼虾Macrobrachium maculatum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Ecdysozoa / 蜕皮动物总门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Crustacea / 甲壳亚门Malacostraca / 软甲纲Eumalacostraca / 真软甲亚纲Eucarida / 真虾总目Decapoda / 十足目Pleocyemata / 腹胚亚目Caridea / 真虾下目Palaemonoidea / 长臂虾总科Palaemonidae / 长臂虾科Palaemoninae / 长臂虾亚科Macrobrachium / 沼虾属Macrobrachium maculatum / 班节沼虾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班节沼虾
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形态特征:额角超过头胸部长度之半,约为头胸甲长的0.67倍,伸至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附近,一些个体在眼的上方稍稍隆起,末端略向上扬;上缘具9~14(多为11~13)齿,9齿者罕见,其基部有3~5(多为4)齿在眼眶后方的头胸甲上;下缘具3~5(多为4)齿。头胸甲布有小的颗粒状突起。肝刺略小于触角刺,位于触角刺水平线的后下方。   腹部亦有小颗粒状的突起。第六腹节约为第五腹节长的1.2~1.4倍,尾节约为第六腹节长的1.5~1.7倍,尾节长约为基部宽的3倍,具2对背刺,前对约位于尾节的中部,后对位于前对与尾节末端之间靠近前对的位置。末端尖,在后侧角具2对刺,内侧者显著地长于外侧,两内刺间具5~6对羽状刚毛。   第一触角柄约伸至鳞片的2/3处,柄刺约伸至角膜的中部,约为基节长的1/2,前侧刺超出第二节的中部,第二节稍短于第三节。鳞片狭长,其长约为宽的3.5倍,外缘直,叶片超出最后刺。第三颚足约伸至鳞片的2/3处。   第一对步足掌部末端超出鳞片的末缘;指节短于掌部,掌部约为指节长的1.3倍,腕节约为螯长的1.8倍,长节约为腕节的0.8倍,座节约为长节的0.7倍。第二对步足两性均对称,雄性成体明显地长于体长,各节的表面均有小刺,长节的末端超出鳞片的末缘,雌性则仅腕节的中部达鳞片的末缘;指节短于掌部,在切缘的基部具2个小齿,不动指的基部亦有2个小齿,其基齿由3个突起齿组成,在两指切缘的两侧各具许多乳状突起,排列在切缘的两边,背侧较小而少,仅10多个,腹侧者大而多,约20~30个,此外还有一些分散的毛,末端具毛束;掌部约为指节长的1.5倍,基部为圆柱形,末半呈椭圆形,长约为末端宽的4.5~6倍;腕节为圆柱形,长约为末端宽的4.0~5.5倍,短于掌部,但长于长节,约为长节的1.2倍,腕掌两节的长宽比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加;雄性长节都长于指节,雌性有变化;座节短于长节,与指节几等长,扁,两侧各具一纵沟。后三对步足各节均布有小刺。第三对步足掌节末端伸至靠近鳞片的末缘;各节均有小刺,在长节腹缘的刺较粗而密,掌节约为指节长的2.6倍,腹缘约具十多枚活动刺,腕节长于掌节的1/2,长节长于掌节,座节稍长于掌节的1/2,与腕节近等长。第五对步足指节末端达第一触角柄的末缘。掌节约为指节长的3倍,具分散的小刺,腹缘具7~8个活动刺,腕节不到掌节长的1/2,也具分散的小刺,长节稍短于掌节,其背、腹缘均具小刺,座节约为长节的1/2。   分类讨论:从表8可看出,五个省的标本,其第二对步足腕节都短于掌部,雄性长节长于指节,然而雌性则有变化。腕节和掌部的长宽比,则是随个体的增大,其比例也随之增加,各地并无明显的差异。体长60mm以上大个体的标本,由于各地无法同时得到,我们没有比较,但在体长40~50mm之间的个体中,其第二对步足与体长的比例近相似,均为等于或稍长于体长,也没有发现它们间有较大的差异,在两指节的切缘两侧均具有乳头状突起,在中小型的年轻个体中,此突起常不很显眼,故作者在描述新种时没有提起这一特征,但在大个体的标本中却非常清楚。在瘦额沼虾M.te-nuirostrum Wang,1998的插图中,清楚地显示出这一特征。同时在五个省的标本中,体上均具极其清晰相同的黑色大斑。这些都可清楚地证明它们是同一个种。1988年作者得到采自安徽石台的二个体长分别为61mm和65mm的皖南沼虾Mac—robrachium wannanesse Dai et Tan,1993的雄性标本。当时检查其身体并无任何色斑的痕迹,与从安徽祁门采来,仍保留清楚色斑的标本比较后认为,两者间除色斑有无外,并没有找到它们间任何其他形态上的差异特征,为此认为石台的标本与福建产的应是同一个种,它们间所不同的只是年龄间的差异,后者的个体小于前者。至于色斑,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等原因所致。   在检查翘额沼虾Macrobrachum rostratum Wang,1998的模式标本时,见到该种雄性个体(正模)的额角明显上翘,下缘齿为7枚,雌性(副模)则其下缘齿仅有3枚,虽然额角末端略向上翘,但两性第二对步足各节间长度比例及两指切缘各具发达的乳状突等主要特征均与斑节沼虾无异,为此作者认为前者应为后者的异名。在古丈的某些标本可见到额角下缘多达7齿的个体,由于少数个体出现有较多的额角下缘齿,故本种额角下缘齿数的变动范围应为3~5齿(罕见7枚)。   体色:生活时体具棕色或棕黑色的斑纹,在腹部各节特别大而显著,额角中央有一条深棕色的条纹,在头胸甲的侧面有条纹,腹部第一节有分散的斑纹,第二、三、四节各具一宽大的斑纹,其在背面中断,第五节的色素斑在背面不中断,第六节在背面正中有一纵纹,两侧各具一色斑,尾节后半具三条横纹。步足具深棕色,腹肢为棕色,尾肢外肢的末端内缘2/3处具一色斑,外缘深绿色并以金黄色镶边,内肢呈棕色,内缘的色素较浅。   体长:为60~70mm。卵大,卵径为1.60~1.68×2.12~2.36mm。   习性与渔业:本种广泛的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主要生活于水流清澈的溪流和溪边的池塘中,平常生活于石下或隐藏在石缝中,以附着性藻类等生物为食。在有些地方产量也不少,这可能与长期没有人捕捞有关。是湖南、湖北、闽西山区主要的经济虾。各县城的集市上都可见到,且资源也相当丰富。   国内分布:福建(永安安砂、连城罗仿)、安徽石台、贵州松桃、湖北(利川、恩施)、湖南张家界。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