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沼虾Macrobrachium fukienense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Ecdysozoa / 蜕皮动物总门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Crustacea / 甲壳亚门Malacostraca / 软甲纲Eumalacostraca / 真软甲亚纲Eucarida / 真虾总目Decapoda / 十足目Pleocyemata / 腹胚亚目Caridea / 真虾下目Palaemonoidea / 长臂虾总科Palaemonidae / 长臂虾科Palaemoninae / 长臂虾亚科Macrobrachium / 沼虾属Macrobrachium fukienense / 福建沼虾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福建沼虾
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中国特有物种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形态特征:额角明显地长于头胸甲长度的一半,约为头胸甲长的0.6倍;上缘稍稍隆起,末端超出第一触角柄,少数个体刚达第一触角柄或达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上缘具7或8齿,等距离地分布于额角上缘,基部有1~2齿位于眼眶后方的头胸甲上,第一与第二齿间的距离稍大于第2~3齿,第一齿与眼眶后缘的距离约为头胸甲长的1/6;下缘凸,通常具2齿(少数仅1齿)。头胸甲两侧具有许多颗粒状的突起,雄性尤为显著。   腹部具有小而分散的颗粒状突起,第六腹节约为第五腹节长的1.5~1.6倍。尾节约为第六腹节长的1.6~1.7倍,其背面具2对背刺,前对位于背面的中部稍靠近基部的位置,后对与前对的距离稍短于到末端的距离;后端呈尖刺状,后侧角具2对大刺,外侧刺短于内侧刺,约为内侧刺长的1/2,两内侧刺间具6~7对长羽状刚毛,后缘的背面具5对细刚毛。   第一触角柄刺短于第一节长的一半,前侧刺约伸至第二节的中部,第二节稍短于第三节。第二触角鳞片长约为宽的2.5~2.8倍。大颚通常具3节的触须,但有时也能见到其触须仅为2节者。第三颚足约伸至第一触角柄第二节的末端到第三节的中部。   第一对步足腕节末端超出鳞片的末缘;指节稍短于掌部,约为掌部长的0.85倍,腕节约为螯长的1.6倍,在腕节的末端和两指各具毛束。第二对步足粗壮,左右同形,但其大小两性均不对称,幼小个体最为明显,有时左大,有时右大,但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其不对称的程度也随之逐渐减少。大个体的雄性标本,大螯长节末端稍超出鳞片的末缘,各节均覆有刺,两指末端均具毛束;座节约为长节的0.6~0.7倍;长节约为腕节的0.9倍;腕节呈圆柱形,末端内上侧有一深深的缺刻,长约为宽的4倍;螯约为腕节长的1.6倍;掌部稍稍侧扁,长约为宽的4.3倍,约为指节长的1.8~2.5倍;两指的形状和齿的位置左、右足(大、小螯)均相似,不动指有2个大齿,基齿呈叉状,末齿在不动指的中部附近;可动指亦具2齿,各位于切缘的前后1/3处。后三对步足粗壮。第三对步足约伸至鳞片的末缘或稍稍超出;掌节约为指节长的3倍弱,约为腕节的1.6倍,后缘具分散的刺。第五对步足约伸至靠近鳞片的末端;掌节约为指节长的4倍弱,约为腕节的1.6倍,后缘具分散的刺。 体色:体呈灰黑色,背面自额角后开始直至尾节末端有一条灰白色宽阔的纵条纹,在第三腹节后缘有一条深灰黑色的横斑纹,将背侧的灰白色条纹分隔成二段,在该节,灰白色纹向两侧扩展几占该节的2/3;第二腹节的灰白色纹亦向两侧扩展,但短于第三腹节。头胸甲两侧后半各有一条灰白色狭小的纵纹,腹侧的一半有灰白色的虫纹。额角的背齿(除末端齿外),触角刺、肝刺都呈深灰黑色。在第一、二、四、五腹节侧甲后缘中部各具一蓝黑色的小斑。尾节两侧有三对灰黑色斑,以基部的一对为最大。成体的第二对步足呈深灰黑色。尾肢的外肢内侧末半和内肢外侧末半各具灰黑色的斑纹,其余呈灰白色。卵呈黄色或黄绿色。   体长:为60~70mm。卵大,卵径为1.64~1.78mm,最大者可达2.98mm。   习性:生活在清澈水流湍急的山溪中,pH为6.7,硬度为O.9。以附着性藻类、蠕虫、水生昆虫的幼、成虫和动物尸体等生物为食。栖息于石下或急流注入水沟两边的水草丛和沼泽地的水草中,多水草的水池中亦偶有发现,由于有隐藏在石下的习性,在临近与溪流相通的缺水草养鱼池中,即使有大量的日本沼虾生存,却未见有它的踪迹。由于常隐藏于石下的习性,即使是山洪暴发也不至被急流冲走。   繁殖季节是3~10月,3月初厦门一带可见普遍怀卵,月底已见幼虾,卵大而数少。卵粒的大小随地区的不同,变化较大,从1.64~2.98mm。春季大个体的雌虾怀卵多者仅为145粒,在秋季小个体雌虾仅有23~35粒,10月后则未见再有怀卵者。   国内分布:由福建厦门至广东汕头一带的沿海地区淡水溪流中是常见的种类。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