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猫宝螺/
山猫林西那贝Lyncina lynx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Lophotrochozoa / 冠轮动物总门Mollusca / 软体动物门Gastropoda / 腹足纲Caenogastropoda / 新进腹足亚纲Littorinimorpha / 滨螺目Cypraeoidea / 宝贝总科Cypraeidae / 宝贝科Luriinae / 禄亚贝亚科Austrocypraeini / 澳洲宝贝族Lyncina / 林西那贝属Lyncina lynx / 山猫林西那贝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滨螺目>宝贝科>林西那贝属>山猫林西那贝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简介
  Lyncina lynx/山猫林西那贝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山猫宝螺,常见的名称还有山猫眼宝贝。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Cypraeidae/宝贝科螺类的简略描述。   多为卵圆形,具各式颜色花纹。壳口窄,位于腹面近中部,无厣。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鉴别特征 贝壳长卵圆形,壳面为淡黄褐色或淡褐色,其上布有较大的黑褐色斑点及较小的黄褐色斑点。基部平,有棱角,壳口两唇的齿短,齿间桔红色。   形态描述贝壳为长卵圆形,壳质坚固,背部膨圆,前端较瘦,后端微凸出,壳面光滑,富瓷光(表面常出现如云雾状灰白色色彩),壳色淡黄褐色或淡褐色,其上具有从背部到两侧缘、较疏稀而大的黑褐色斑点,并具有较密集而小的黄褐色斑点,小斑点有数个相连形成花纹。两侧缘白色,右侧缘通常稍厚。背线明显,靠向右侧。贝壳基部平,两侧具棱角,近白色。幼壳背部具有3条不清楚的褐色色带,至成体色带消失。壳口窄   长,前端稍宽,两唇的齿短,齿间桔红色。轴唇的齿19—22枚,较细密;外唇的齿25—30枚,较粗壮。轴沟浅,前渠凹。壳内面白色。   动物的外套膜从褐色到灰色,其上具有灰色呈锥状短的、和白色长的似树枝状(长6—7mm)的乳突起,长突起在每侧有6—8个。水管灰色,末端周缘具缨须。足部灰褐色,其底部为黄色,边缘白色。   标本测量(mm):   壳长 58.0 57.0 53.0 47.0 38.0   壳宽 32.0 33.0 30.0 27.0 21.0   壳高 26.5 27.0 25.0 25.0 18.0。   生物学:生物学特性 为暖海产,生活在潮间带低潮区或稍深(在夏威夷水深可达54ft)的浅海岩礁质的海底。潮水退后,多隐藏在礁石块的下面或珊瑚礁的洞穴中。每届黄昏后至夜间出来活动,活动时多在礁盘的边缘或其下面沙滩上爬行,觅食或交配,活动时外套膜将贝壳覆盖,非常美丽。   1958年4月29日和1975年5月10日,在西沙群岛采到产卵的标本;1959年11月   17日和1962年4月14日,在海南三亚采到产卵的标本。卵群从鲜黄色至深黄色,前者是产的不久尚未发育,后者已发育成面盘幼虫。卵群为不规则的卵圆形,直径约31mm,厚处约6.4mm,薄处约3.6mm。厚处有6层卵囊重叠,薄处为2层卵囊重叠。1个卵群约有900个卵囊,卵囊形似酒杯或三角形,高1.5—2.Omm,宽1.5—1.6mm,每个卵囊约含有400粒卵子,在这卵子中有的已发育成面盘幼虫(长0.14一0.16mm)。   国外分布:此外,国外北自日本南部向南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澳大利亚北部;东自夏威夷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向西经所罗门等岛屿至印度洋科科斯群岛等岛屿至东非沿岸,红海,桑给巴尔等地都有其分布。   国内分布:地理分布在中国海域分布于台湾(北岸、东岸、恒春、澎湖列岛),香港(Luther&Nee,1975),海南岛和西沙、南沙群岛。   经济意义:经济意义 肉可食,贝壳美丽供观赏及药用。其药用的功效同虎斑宝贝。每个价值0.25—1.5美元。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