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Reptilia/爬行纲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表皮厚且覆盖鳞片,可远离水边生活。属变温动物,代谢较低。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大,长略大于宽;体较短,极侧扁。一般长lm左右,7号成体标本全长(580+80)—(1188+115)mm,其中最大的一例雌性全长为〔1303 (1188+ 115)〕mm。头背黄橄榄色,体背淡黄橄榄色,有黑灰色宽横纹43+9—64+7。从侧面看深色宽
横纹较其间的浅色部分宽,环纹在脊部宽6鳞片左右,相距1鳞宽,在头后的横纹相距
更近,体后者相距稍远,宽纹在体侧中部消失,个别标本隐约伸沿至腹部;腹部浅黄色
至米黄色。眶前鳞1,眶后鳞2;前颞鳞1—3,后颞鳞2—4;下唇鳞8—11,后缘无小鳞;颔片2对,前对彼此相切,后对为小鳞所隔。体鳞颈部32—41行,最粗部40—50行,肛前34—39行,呈六角形,具中央结节或短棱,略呈覆瓦状或镶嵌排列;腹鳞231—330,通身清晰,前部腹鳞约为相邻体鳞的二倍,后部较窄,约与体鳞等大,具二平行的短棱,有的腹鳞中间具不明显的纵沟。6号雌性标本的体鳞在颈部为35—41行,体最粗部为40—50行,肛前为34—39行。腹鳞271—330片。尾下鳞36—46片。
毒牙后上颌齿8—13枚。
年龄变化:采于海南的2号标本全长分别为(350+48)mm与(384+48)mm,在
肛前34腹鳞与47腹鳞处各有一占4—5腹鳞长的“脐孔”。幼体腹面土黄色,背浅黄色,
具黑色的宽横纹。
文献记载:Smith (1926: 82—83)报道采于中国沿海的14号成体标本,颈鳞雄性
为28—31,雌性为31—39;体鳞雄性为33—43,雌性为39—51,腹鳞雄性为209—240, 雌性为236—258,采于青岛的1号雌性标本颈鳞37,体鳞47,腹鳞236;采于青岛的3
号雄性幼体标本的颈鳞为30—31,体鳞为39—43; 3号雌性幼体标本的颈鳞为37—39,
体鳞为49—51。
生物学:食鳗。
生境信息:食鳗。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从波斯湾经印度半岛
沿岸到印澳海域。
国内分布:台湾、山东、广东、海南、广西沿海。
分类讨论:附记:有的学者(K. A. Harding, 1980)把本种作为指名亚种 H. ornatus ornatus
(Gray),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作为另一亚种H. o. ocellatus (G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