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Reptilia/爬行纲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表皮厚且覆盖鳞片,可远离水边生活。属变温动物,代谢较低。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小,体前部细长,后部侧扁。体最大直径约为颈径的5/2—4倍。成体
最大全长雌性〔1100 (1014+86)〕mm。整个头部全为黑色,眼后及鼻后无黄色斑点;体
前腹部、腹鳞及尾末端均为黑色;背深灰色,其他部分黄白色;全身具黑色的完全环纹
48+4—60+5个,环纹在背部较宽,约占8鳞长,在体侧及腹面较窄,约占5鳞长,间
隔6—7枚鳞,吻鳞大,宽大于高;鼻鳞长大,鼻孔开口于吻背,位鼻鳞后侧方;额鳞长为前额鳞之二倍,约与其至吻鳞的距离相等;眼径大于其至口缘的距离,眶前鳞1;眶后鳞1;前颞鳞1枚(仅3号标本为2枚),甚大,其后为一等大或更大的鳞片;上唇鳞6—8,多为7枚,2(3)— 2(1,3)— 3(2,4)式,第2枚与前额鳞相切,最后2枚较小;下唇鳞7—8,第3, 4下唇鳞之间的唇缘嵌有一枚小鳞;颔片2对,彼此相切,并与前4对下唇鳞 相切。体鳞在颈部27—32行,在体最粗部46—53行,多呈六角形或方形,镶嵌排列成
或略呈覆瓦状,起棱或具一结节;腹鳞346—445枚,黑色,通身清晰,但大小不到相邻体鳞之二倍,每一腹鳞具二个平行的结节;肛鳞大,4枚。
上颔齿:毒牙后上颔齿5—6枚。
年龄变化:9月初捕于海南莺歌海的10号幼体,全长(350+40)—(418+45)mm,
平均(392+40)mm。整个头部、体前腹部、腹鳞及尾端均为黑色;其余部分柠檬黄色,
具完全的黑色环纹43+6—64+8个。在肛前32—36至47—50腹鳞间,有一占4—6鳞
片长的“脐孔”。
大小:成体最大全长雌性〔1100 (1014+86)〕mm。
生物学:吃小型鳗鱼及乌贼类。9月上旬在海南岛南端的莺歌海捕虾时捕获带
“脐孔”的幼体,说明刚产出不久。
生境信息:吃小型鳗鱼及乌贼类。9月上旬在海南岛南端的莺歌海捕虾时捕获带
“脐孔”的幼体,说明刚产出不久。
国内分布: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沿海。赵尔宓、黄康彩 (1982)报道大连的分
布系将海南标本误为大连所产,已于1987年加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