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山蛭Haemadipsa yanyuanensi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Lophotrochozoa / 冠轮动物总门Annelida / 环节动物门Clitellata / 环带纲Hirudinea / 蛭亚纲Euhirudinea / 真蛭下纲Arhynchobdellida / 无吻蛭目Hirudiniformes / 医蛭亚目Haemadipsidae / 山蛭科Haemadipsa / 山蛭属Haemadipsa yanyuanensis / 盐源山蛭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无吻蛭目>山蛭科>山蛭属>盐源山蛭
特性标签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nnelida/环节动物门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两侧对称,同律分节。繁殖能力强,能无性生殖,也能有性生殖。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标本采集地 四川盐源县和盐边县。   形态 个体较小,通常体长24—35mm,宽2.3—6.5mm,尾吸盘直径4.0—5.2mm。最大个体的体长75mm,宽12mm,尾吸盘直径10mm。体色和斑纹艳丽,背部两侧橙红色,背中区黄褐色,头端和尾吸盘的背面略带草绿色。背部的黑褐色斑纹有:背中线上一根背中纹起自眼间区;作为背中区和背侧区划分界线的两根侧纵纹起自第5眼或第6、7环后方,在收缩的个体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各由约17个排成小弧形的斑点前后联结而成,每5环为一组,分别位于第9-13与第91-103环之间;在两根侧纵纹与背中纹之间有两对断续的斑纹相互交错,外侧一对由连续3环的斑点组成,内侧一对由2环的斑点组成,有的在断裂处有色素将前后斑纹连接,尤其在身体后半部更为规律和明显。腹面黄棕色,无斑纹。体的两正侧面各有一条醒目的黄色带,从体前端延伸到第90环,在91—93环处消失,在94—96环处又出现,正好在3个耳状突处形成一个长椭圆形的黄斑。体97环数与森林山蛭相同。眼点5对,第3、4眼之间被多角形小区隔开。雄性和雌性生殖孔分别位于第30/31环沟和第35/36环沟上。尾吸盘上约有辐射肋71—77条。肛门位于第97环的背中,十分显著,是一圆形或花辦形薄膜区域中央的纵裂缝或“y”形裂缝。3对耳状突显著,第1对最宽大,末端平截,其末缘的前端常形成一个尖角指向前方;中间一对呈小三角形;第3对较前对大,亦呈三角形。体表粗糙,环沟显著,并有纵沟把每环分成棋盘格小区。   鉴别特征:鉴征 个体较小,体色和斑纹艳丽,背部两侧橙红色,背中区黄褐色,腹面黄棕色。背中线上有一根背中纹,起自眼间区。背侧一对由小弧形斑点联结成的纵纹,起自第5对眼的后方。在侧纵纹与背中纹之间有两对断续的斑纹,内外两行斑纹相互交错。   生物学:生态 生活于海拔1800—3000m的山区森林草丛地带,数量很多,为当地的优势种类,危害人、畜。生活习性与其它山蛭相同。   国内分布:四川盐源县、盐边县和云南西部靠近中缅边境地区的陇川县。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