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狮子鱼/
双眼斑短鳍蓑鲉Dendrochirus biocellat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Perciformes / 鲈形目Scorpaenoidei / 鲉亚目Scorpaenidae / 鲉科Pteroinae / 蓑鲉亚科Dendrochirus / 短鳍蓑鲉属Dendrochirus biocellatus / 双眼斑短鳍蓑鲉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鲈形目>鲉科>短鳍蓑鲉属>双眼斑短鳍蓑鲉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中国有分布
珊瑚安全
无脊椎动物危险
简介
  Dendrochirus biocellatus/双眼斑短鳍蓑鲉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象鼻狮子鱼,常见的名称还有双眼斑多臂簑鮋。   学名是因其背鳍软条区有2个眼斑而得名。而象鼻狮子鱼之名,则是得名于其鼻部长长的触须。   详细资料待补充。
催更
排行榜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延长,侧扁。头中大,棘棱平滑或稍具锯齿状。眼中大,上侧位;眼眶略突出于头背;眶上骨皮瓣中小型。口大,斜裂,下颌稍突出;下颌无锯齿状缘,亦不被有细鳞;吻没有须或仅具1对短须;鼻须非常长,其长约为吻长的2倍。前鳃盖骨3棘;鳃盖骨1棘。体被栉鳞。背鳍连续,硬棘部鳍膜凹入而近基底,硬棘部的基底长于软条部的基底,具硬棘 XIII,软条 9;臀鳍基底稍短于背鳍软条部的基底,具硬棘 III,软条5;胸鳍宽长,胸鳍宽长,延伸至臀鳍基底后端,上部鳍条分枝;腹鳍胸位;尾鳍圆形。体具红褐色横带;背鳍硬棘具暗褐色斑列纵纹;胸鳍及腹鳍通常亦具有暗褐色横带;背鳍软条部具2-3个眼状班;臀鳍淡色,暗褐色斑带;尾鳍亦淡色,而散具暗褐色斑点。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清澈水域且珊瑚繁盛的水域,深度可达40个公尺或以上。晚上时通常躲躲藏藏的,反而比较容易被观察到;而在白天期间则躲在洞穴中与海绵间,通常不容易被看到。属于罕见种。背鳍鳍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险生物。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模里西斯、留尼旺岛、马尔地夫与斯里兰卡,东至到社会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史考特礁。台湾南部及小琉球有分布。   渔业利用:小型鱼类,除学术研究及水族观赏外,偶有人食用。
象鼻狮子鱼 Dendrochirus biocellatus 双眼斑短鳍蓑鲉 成鱼 大型个体成鱼大型个体
象鼻狮子鱼 Dendrochirus biocellatus 双眼斑短鳍蓑鲉  游动状态游动状态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