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鳚Xiphasia setifer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Blenniimorphae / 鳚形总目Blenniiformes / 鳚形目Blenniidae / 鳚科Blenniinae / 鳚亚科Xiphasia / 带鳚属Xiphasia setifer / 带鳚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鳚形目>鳚科>带鳚属>带鳚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Blenniiformes/鳚形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细长形小鱼,背鳍连续。嘴很大,许多种类头部有多个“触须”。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延长如鳗形;头部锥形。头顶无膜冠,无须。鳃裂下缘恰在胸鳍基上方;上下颌两侧具一犬齿,下颌犬齿扩大。D. XIII, 111-114; A. II, 112-114; P. 13; V. I, 3;C.10。背鳍起点在眼前缘上方;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成熟雄鱼尾鳍中央2鳍条延长。体侧具有多于20条黑白交互色带,背部尤其明显;背、臀和尾鳍灰黑至黑色,背鳍第V至第VII棘间有黑点;胸及腹鳍灰黑色。活鱼时,背鳍橙黄色,腹及胸鳍黄色,头为浅黄色。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软质底或沙泥底之海域,由浅海至深达约1,000公尺深度的海域皆可发现。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由红海、南非至万那杜,北至日本,南至澳洲等。台湾分布于西南部、西部及东北部等海域。   渔业利用:中小型鱼类,仅具学术研究价值。
 Xiphasia setifer 带鳚  游动状态游动状态
 Xiphasia setifer 带鳚  水族箱内状态水族箱内状态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