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Thalassoma amblycephalum/钝头锦鱼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彩虹龙。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Corinae/盔鱼亚科鱼类的简略描述。
侧线连续,后部不中断。背鳍鳍棘8~9。鳞较小,侧线鳞一般50以上。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稍长且侧扁。吻部短;上下颌具一列尖齿,前方各具 2犬齿,无后犬齿。体被大形圆鳞,头部无鳞,背鳍前之胸部被较小鳞,颈部裸出;腹鳍具鞘鳞。D. VIII, 13;A. III, 10-11;G.R. 16-19;尾鳍截形,或略成凹型,成鱼时为半月型。体色因鱼龄大小与性别而差别极大,雌鱼自吻部至尾鳍基部具一黑色宽带;色带上方之头与体绿色,下方白色;尾鳍白色,上下鳍缘橙色。雄鱼红色,体侧具绿色垂直短纹;颈背及体侧前端黄色;头蓝绿色;颊部与鳃盖具二条金黄色斜纹;胸鳍黄色,外侧具黑缘之蓝斑。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潮间带到水深约15公尺的珊瑚礁海域。成鱼通常行一夫多妻的群居生活,在浅珊瑚丛或礁盘上栖息或活动。成群的小鱼则喜在软、硬珊瑚礁表面巡游,偶尔也游到离礁盘2公尺的水层中摄食。主要摄取浮游动物为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索马利亚、南非到莱恩、马贵斯及土木土群岛等,北至日本、台湾海域,南至澳洲、罗得豪岛及纽西兰等。台湾除西部外,各地岩礁海域皆有分布。
渔业利用:中小型之隆头鱼,体色鲜艳,是适合水族观赏的鱼类,可食用,但个体小,较无食用价值。 幼鱼体呈白色带有黑色纵纹,尾柄上下缘为橙色 亚成身体中部黑纹上半部分变得模糊,体色向雌性成体体色靠拢 雌鱼体色上下颜色分明,腹部为白色,上部为黄绿色带有红色斑点 雄鱼头部为绿色,其后为黄色,身体后部上下半部体色相同 易淆物种乌尾普提鱼
红薄荷龙(幼体)
Bodianus sepiacaudus(J)身色为棕黑色与白色相间,眼眶呈红色。尾鳍黑棕色,边缘有一圈白边。曼氏褶唇鱼
火花医生(幼体)
Labropsis manabei(J)体呈白色带有三条宽的黑色纵带,中部黑线穿过眼部。尾鳍为黑色,尾鳍上下边缘带白色。与Diproctacanthus xanthurus/黄尾双臀刺隆头鱼幼鱼几乎相同,不过与之相比背鳍更长。艾伦褶唇鱼
三色医生(幼体)
Labropsis alleni(J)体呈白色带有三条宽的黑色纵带,胸鳍基部有一个黑斑,尾鳍白色。黄尾双臀刺隆头鱼
黄尾飘飘(幼体)
Diproctacanthus xanthurus(J)体呈白色带有三条宽的黑色纵带,中部黑线穿过眼部。尾鳍为黑色,尾鳍上下边缘带白色。与Labropsis manabei/曼氏褶唇鱼幼鱼几乎相同,不过与之相比,背鳍较短。伊津普提鱼 - 伊津狐(幼体)
Bodianus izuensis(J)身色为棕红色与白色相间。尾鳍、臀鳍为透明。伊津普提鱼 - 伊津狐(亚成)
Bodianus izuensis(SA)身色为棕红色与白色相间。尾鳍、臀鳍为半透明黄色。身上的条纹边缘开始出现锯齿。益田普提鱼 - 益田狐(幼体)
Bodianus masudai(J)身色为棕黑色与米黄色相间。尾鳍黑棕色,边缘有一圈白边。钝头锦鱼 - 彩虹龙(幼体)
Thalassoma amblycephalum(J)主体为白色,中部以及背部有黑色线条,尾柄上下边缘为橙色。蓝头绿鹦嘴鱼(幼体)
Chlorurus sordidus(J)体呈棕红至黑色,有4条白色纵纹贯穿至尾柄。与C. spilurus/尾斑绿鹦嘴鱼不易区分,仅能从采集地加以推测。本种多分布于西太平洋,后者多分布于红海与印度洋,但栖息地有大量重叠区域。尾斑绿鹦嘴鱼(幼体)
Chlorurus spilurus(J)体呈深棕色,有4条白色的纵向条纹贯穿至尾柄。与C. sordidus/蓝头绿鹦嘴鱼不易区分,仅能从采集地加以推测。本种多分布于红海与印度洋,后者则多分布于西太平洋,但栖息地有大量重叠区域。蓝首锦鱼 - 红衣锦龙(雄)
Thalassoma lucasanum(M)头部为蓝色,上半部带有些紫色,头部无紫红色纹路。钝头锦鱼 - 彩虹龙(雄)
Thalassoma amblycephalum(M)头部为绿色,眼睛及嘴部延伸出两条紫红色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