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Terapon jarbua/花身鯻台译细鳞鯻。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Centrarchiformes/日鲈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身材矮胖呈纺锤形,臀鳍上有强壮的尖刺,单背鳍。杂食动物。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高而侧扁,呈长椭圆形;头背平直;体背部轮廓约略同于腹部轮廓。口中大,前位,上下颌约略等长;吻略钝;唇不具肉质突起。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鳃盖骨上具2棘,下棘较长,超过鳃盖骨后缘,上棘细弱而不明显。体被细小栉鳞,颊部及鳃盖上亦被鳞;背及臀鳍基部具弱鳞鞘。背鳍连续,硬棘部与软条部间具缺刻。背鳍具有11-12根硬棘,10根软条;臀鳍具有3根硬棘,8-9根软条;胸鳍具有13根软条;腹鳍具有1根硬棘,5根软条;侧线鳞列数为80-90。体背黄褐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3条成弓形的黑色纵走带,以腹部为弯曲点,其最下面一条由头部起经尾柄侧面中央达尾鳍后缘之中央;背鳍硬棘部第IV-VII棘间有一大型黑斑,软条部有2-3个小黑斑;尾鳍上下叶有斜走之黑色条纹。各鳍灰白色至淡黄色。最大体长可达36公分,体长9-17公分达成熟体型。
栖息生态:广盐性鱼类,主要栖息于泥沙底质沿海、红树林、港湾海域以及河口区的半淡咸水域,甚至偶而可在河川下游的纯淡水域河段发现亚成鱼的踪迹,但成鱼通常栖息于沿岸海域。底栖性,栖息深度范围为20-350公尺,但一般活动于较浅水域。偏好小群活动,活动能力强。雄性亲鱼有护卵的行为。杂食偏肉食性,以小型鱼类、甲壳类及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也摄食一些藻类,性贪食。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水域,分布域从红海、东非洲延伸至萨摩亚,北至日本南部,南抵澳洲、罗得豪岛。台湾各地沿岸或河口区均普遍分布,以北部、西部、南部以及离岛的澎湖、金门较常见。
渔业利用:在台湾属于常见鱼种,族群量丰富。一般由流刺网、待袋网等岸边渔法,或岸边手钓、船钓等渔法捕获,全年均产,但以夏、秋两季较多。为经济价值高的食用鱼。台湾已可人工繁养殖,但因体长大于10公分以后成长甚慢,经济效益较差,故少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