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海龙/
双棘拟海龙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Syngnatharia / 海龙总目Syngnathiformes / 海龙目Syngnathoidei / 海龙亚目Syngnathidae / 海龙科Syngnathinae / 海龙亚科Syngnathoides / 拟海龙属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 双棘拟海龙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海龙目>海龙科>拟海龙属>双棘拟海龙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无脊椎动物安全
珊瑚安全
可人工繁殖
中国有分布
简介
  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双棘拟海龙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绿海龙,常见的名称还有鳄鱼海龙。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Syngnathiformes/海龙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多数身体细长。吻长,口小,位于吻端,靠近猎物后以吸力捕食。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特别的延长和纤细,无鳞,由一系列的骨环所组成;尾端向腹面卷曲;躯干部的上侧棱与尾部上侧棱连接,下侧棱则与尾部下侧棱相接,中侧棱尾端斜上扬,终止于背鳍基底末缘下方之尾环,不与尾部下侧棱相连。吻长于后头部;吻部背中棱完全但低。主鳃盖无中纵棱,仅具平滑的放射线。体环平滑没纵棘;幼时皮瓣完全,成鱼缺如。骨环15-18 + 40-54;鳍条数37-50;胸鳍鳍条数 20-24;尾鳍缺如。体一致呈黄褐色。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遮蔽的海岸浅滩,或生活于藻类、海草或漂浮的杂草堆的中间或上面。稚鱼偶然地发现接近水表面。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红海及南非的至萨摩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南威尔斯。台湾发现于南部、北部及小琉球。   渔业利用:小型鱼类,偶为潜水捕获,除学术研究及水族观赏外,尚被用于中药材提炼。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