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IUCN濒危 aaa
简介 Pseudomugil mellis/蜜似鲻银汉鱼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甜心燕子。
热带淡水鱼,体长可达3.5公分,分布于澳洲昆士兰沿海水塘及小溪底的中层水域。
详细资料待补充。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蜜蓝眼睛鱼(甜心燕子)是伪鲻鱼亚科中的一种濒危鱼类。该物种特有分布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栖息于沃勒姆生境中pH值偏酸性、常带有单宁色的池塘和溪流中。
分类信息:蜜蓝眼睛鱼此前被认为是太平洋蓝眼睛鱼(Pseudomugil signifer/似鲻银汉鱼(蓝眼燕子))的一种色彩变种,由Gerald R. Allen和Walter Ivantsoff于1982年首次描述。species名源自拉丁语mel"︁蜜/honey"︁。其体型明显小于近缘种。2004年通过对该物种和太平洋蓝眼睛鱼的分子研究,在基因上确认了其独特性。
描述:蜜蓝眼睛鱼是一种体型小、呈淡蜜色的鱼类,成鱼体长可达2.5-3厘米,已记录的最大个体是一条3.8厘米的雄鱼。正如其通用名所示,蜜蓝眼睛鱼有蓝色的眼睛。其面颊呈蓝色,从胸鳍尖端向后沿身体有一条细微的中侧线。雌鱼的鳍透明。雄性蜜蓝眼睛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有明显的黑色亚缘带和白色边缘。蜜蓝眼睛鱼会形成约25至70条个体的鱼群。
分布状况:蜜蓝眼睛鱼在昆士兰州中部和东南部的沃勒姆荒原地区有两处不连续分布:一处在罗克汉普顿/Rockhampton东北70公里的迪斯马尔沼泽,另一处从锡罐湾/Tin Can Bay周边的湖泊和溪流向南延伸至布里斯班以北45公里的提布罗加根溪。该物种在弗雷泽岛有分布,但在昆士兰沿海的其他岛屿上未见。在其分布范围内,其出现具有斑块性——已在18个分散的地点发现。其栖息水域通常流速缓慢,呈微酸性(pH 4.4-6.8),水质清澈或带有单宁色。常见的共栖鱼类包括华丽虹鱼(Rhadinocentrus ornatus)、深红点虹鱼()、帝王鰕虎鱼(Hypseleotris compressa)、火尾鰕虎鱼(Hypseleotris galii)和西部鲤鰕虎鱼(),有时还会与奥克斯利小鲈(Nannoperca oxleyana)或太平洋蓝眼睛鱼共处。
保护:蜜蓝眼睛鱼最初于1988年被列为易危物种,1996年被IUCN重新列为濒危物种。在澳大利亚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1999》和昆士兰州的立法中均被列为易危物种。
其栖息地由于位于大型城市区域边缘而呈破碎化,这些地区已经经历了大规模开发。在其分布范围内,三种入侵鱼类——东方食蚊鱼()、绿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i)和南方斑马鱼(Xiphophorus maculatus)已经建立种群,但其具体影响程度尚不清楚。具有攻击性的东方食蚊鱼已知会影响其他鱼类,且人们仍误认为其有助于控制蚊虫而继续将其引入溪流。
此外,野生种群还受到水族馆产业采集的影响。
摄食:藻类构成蜜蓝眼睛鱼饮食的主要部分,其余为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蜜蓝眼睛鱼通常在水面觅食。
繁育:雌性蜜蓝眼睛鱼在三个月大或达到1.5-2厘米标准体长时性成熟。产卵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雌鱼在7-9天内产下40-125粒鱼卵,通常将其产在水生植物基部。幼鱼孵化后,通常会在水面觅食。
该物种在野外的寿命约为1-2年,在水族箱中约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