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拟赤刀鱼
Pseudocepola taeniosoma
生物学分类
Biota / 生物区
Neomura / 新壁总域
Eukaryota / 真核域
Animalia / 动物界
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
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
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
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
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
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
Teleostei / 真骨下纲
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
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
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
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
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
Ctenosquamata / 栉鳞派
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
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
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
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
Priacanthiformes / 大眼鲷目
Cepolidae / 赤刀鱼科
Pseudocepola / 拟赤刀鱼属
Pseudocepola taeniosoma / 带状拟赤刀鱼
中文
学名
精简
详细
…
>
大眼鲷目
>
赤刀鱼科
>
拟赤刀鱼属
>
带状拟赤刀鱼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aaa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
Actinopteri/辐鳍鱼纲
鱼类的简略描述。 体被硬鳞、圆鳞、或带鳞。偶鳍,无内鼻孔,绝大多数种类具鳔。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Owstonia taeniosoma
是一种属于带鱼科(Cepolidae)的海洋辐鳍鱼类。该物种分布于
印度洋
及
西太平洋
地区。
分类信息:
Owstonia taeniosoma
最初于1935年由日本鱼类学家Toshiji Kamohara正式描述为
Pseudocepola taenisoma
,模式产地位于
日本
高知县
高知市附近的"︁御座/Mimase"︁。种加词由taenia(意为"︁带状/band"︁或"︁丝带状/ribbon"︁)和soma(意为"︁身体/body"︁)组成,用以指代其与其他Owstonia属带鱼相比“︁更为细长”︁的体型。
分布状况:
Owstonia taeniosoma
的分布记录包括
日本
、
安达曼海
、
新喀里多尼亚
和
澳大利亚
东部。虽然其同属物种常与深水岩石底质相关,但该物种栖息于大陆架相对较浅的62至250米(203至820英尺)深度的沙质或泥质底部。
特征:
Owstonia taeniosoma
相比大多数
Owstonia/欧氏䲢属
属鱼类体型更为细长。背鳍有3根棘和26-26根软条,臀鳍有1根棘和18-19根软条。尾鳍呈矛头状尖形。该物种最大全长可达25厘米(9.8英寸)。活体鱼的背鳍和臀鳍呈淡红色,每鳍中央有一条宽阔的黄色横带,鳍缘呈白色,臀鳍前部呈白色。胸鳍也呈淡红色,腹鳍呈淡色。尾鳍呈黄色,边缘呈白色。其明亮的黄色虹膜在该属中较为罕见。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