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眼大嘴鰕虎/枭后颌䲢Opistognathus scops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aaa
简介 Opistognathus scops/枭后颌䲢台译枭后颌鱼,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牛眼大嘴鰕虎。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Opistognathidae/后颌䲢科鱼类的简略描述。
身体细长,有着夸张的大嘴。以浮游动物为食。经常竖直于海床。
以下摘自《MexicanFish》,由ClaudeAI翻译:
牛眼锯鱼, 牛眼大嘴鰕虎, 是锯鱼科(Opistognathidae)的一种鱼类, 在墨西哥被称为 bocón ocelado。全球范围内, Opistognathus/后颌䲢属属共有43种, 其中13种分布在墨西哥水域, 6种在大西洋, 7种在太平洋。
牛眼锯鱼具有细长、扁平且逐渐变细的体型, 头部大而膨胀。整体呈棕色, 有3-4条深色纵向条纹, 散布着延长的白色斑块和斑点, 使其体侧呈现破碎的波状条纹。臀鳍呈黑色, 基部有一排白色斑点; 尾鳍黑色带白色斑点; 第一背鳍黑色带不规则白线, 前部有一个明显的眼状斑; 第二背鳍有白色斑点。口腔内部无特殊特征。头部有大眼睛, 前鼻孔上方有一个简单未分枝的须, 大口部配备2颗前上颌齿。臀鳍有3根棘和15-17根鳍条; 尾鳍圆形; 背鳍有10根棘和16-17根鳍条。鳃耙34-36个。体被小型光滑鳞片。侧线仅限于体前半部。
牛眼锯鱼是底栖鱼类, 生活在浅水区的沙质或碎石底质中, 水深可达20米(65英尺)。最大体长可达12.0厘米(4.7英尺)。虽然记录不多, 但推测和其他锯鱼一样, 它们会利用口部和强壮的颌部挖掘沙子、小石子和中等大小的岩石来建造复杂的洞穴, 主要以底栖和浮游无脊椎动物为食。此外, 像其他锯鱼一样, 它们被认为具有口腔孵卵的特殊习性。关于牛眼锯鱼的研究较少, 关于其年龄、饮食、生长、栖息地、寿命、活动规律和繁殖等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具体信息非常有限。
牛眼锯鱼分布于墨西哥的太平洋水域, 但分布范围有限, 主要见于科尔特斯海和从大陆沿岸南至危地马拉; 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西海岸完全缺失。
牛眼锯鱼易于识别, 因其背鳍前部的显著眼状斑, 不易与其他锯鱼混淆。
从保护的角度来看, 牛眼锯鱼被认为是无危物种, 种群数量稳定且分布广泛。它们对大多数人来说关注度有限, 但在水族贸易中有少量使用。
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