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背蝠鲼Mobula tarapacana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Chondrichthyes / 软骨鱼纲Elasmobranchii / 板鳃亚纲Batoidea / 鳐下纲Rajomorphii / 鳐总目Myliobatiformes / 鲼目Myliobatoidei / 鲼亚目Dasyatoidea / 魟总科Myliobatidae / 鲼科Mobulinae / 蝠鲼亚科Mobula / 蝠鲼属Mobula tarapacana / 褐背蝠鲼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鲼目>鲼科>蝠鲼属>褐背蝠鲼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IUCN濒危
中国有分布
简介
  Mobula tarapacana/褐背蝠鲼曾有异名Manta formosana/台湾蝠鲼。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Chondrichthyes/软骨鱼纲鱼类的简略描述。   内骨骼由软骨组成,常钙化,无真骨组织;外骨骼不发达或退化。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以前所记载之台湾蝠魟(Mobula formosana Teng, 1962)为本种之同种异名,台湾蝠魟为邓火土博士于1962年发表之新种,酷似姬蝠魟(M. diabola=Mobula thurstoni/印度蝠鲼 ),但姬蝠魟只喷水孔位于胸鳍基底前端之下方,两个头鳍间隔较宽,背鳍基底后端不达胸鳍后角,体背面呈暗褐色,体盘前缘下面呈金黄色。本种体盘呈横菱形,头端两侧有一对角状之头鳍,两个头鳍间隔较狭,头顶扁平,喷水孔在胸鳍基底前端上方,背鳍一枚,其基底后端达胸鳍后角,尾纤长,尾部长度略等于体盘长度,无尾棘,体背部密布棘状鳞,各鳞具一长棘,长棘之背面更密布微小棘,口开于头部下方,上下颚均有横长形栉状齿,各齿具有4至16枚尖头,上排牙齿57颗,下排为66颗。体背面呈黄褐色,腹面白色(陈柔蓉、林沛立2012/11编写)。以前所记载之姬蝠魟(M. diabola=印度蝠鲼 )为本种之误鉴(Ebert et al. 2013)。   栖息生态:栖息暖流系海域,春夏之交,经常洄游于黑潮流域之台湾沿海,卵胎生。   地理分布:台湾产于基隆、苏澳、高雄及东港等地。   渔业利用:罕见大型鱼种,通常被捕抓鲔鱼之流刺网或鱼叉捕获,具食用价值,软骨及鱼皮可制品。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