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点裸颊鲷Lethrinus harak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Spariformes / 鲷形目Lethrinidae / 裸颊鲷科Lethrininae / 裸颊鲷亚科Lethrinus / 裸颊鲷属Lethrinus harak / 黑点裸颊鲷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鲷形目>裸颊鲷科>裸颊鲷属>黑点裸颊鲷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Lethrinus harak/黑点裸颊鲷台译单斑龙占鱼。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ctinopteri/辐鳍鱼纲鱼类的简略描述。   体被硬鳞、圆鳞、或带鳞。偶鳍,无内鼻孔,绝大多数种类具鳔。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延长而呈长椭圆形。吻中短而略钝,吻上缘与上颌间的角度为60°-70°。眼间隔凸起或几平坦。眼大,位于近于头背侧。口端位;两颌具犬齿及绒毛状齿,后方侧齿呈圆形或臼齿状;上颌骨上缘平滑或稍呈锯齿状。颊部无鳞;胸鳍基部内侧具鳞;侧线鳞数46-47;侧线上鳞列数4.5-5.5(大部分为5.5);侧线下鳞列数13-14。背鳍单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软条9,第IV或V棘最长;臀鳍硬棘III,软条8,第1软条通常最长,但短于、等于或略长于软条部之基底长;胸鳍软条13;尾鳍分叉,两叶先端尖型。体背侧绿褐色或灰色,腹面银白色,体侧中央在侧线下方有一明显且有时具黄缘之大椭圆黑斑,在受惊吓或睡眠时,身体会出现若干杂斑。各鳍淡粉红色或淡色。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沿岸珊瑚礁、岩礁区外缘、沼泽区、红树林区或海藻床的砂泥地,主要分布的深度在5-20公尺。独居或成小群活动,主要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及小鱼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东非、红海,东至萨摩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台湾分布于南部、西部及小琉球海域。   渔业利用:一般以延绳钓、一支钓或底拖网等方式捕获,全年都可以捕捞到,尤其夏天特别多。属于中型食用鱼种,鱼头可以煮豆腐味噌汤,小鱼可供观赏。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