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uso dauricus/鳇常见的名称还有达乌尔鳇、达氏鳇、黑龙江鳇。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Huso/鳇属鱼类的简略描述。
相较于Acipenser/鲟属,本属鱼类口裂较大。
以下摘录自《中国经济动物》:
形态描述: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口下位,宽阔,稍成弧形。口的前方有须2对,内侧须比外侧须位置稍在前方。头部表面被有多数的骨板。眼较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第一背骨板为体的最高部分。全体披有5行纵列的菱形骨板,上有尖锐而微弯的刺,其它部分粗糙无鳞。背骨板10-16,较大,在体的背部正中,从头后直到尾鳍。左右侧骨板32-46,从鳃孔上角直到尾鳍基部。腹侧自胸鳍基部至腹鳍基部有骨板8-12,腹鳍基部之后的骨板为1-2块,且不大显着。背鳍条43-57,位于体的后方。臀鳍条26-36,其起点在背鳍后部的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肛门在腹鳍基部之稍后。体表为黑青色,两侧为黄色,腹面呈灰白色,背骨板为黄色,侧骨板为黄褐色。
生物学:产卵期在6-7月,产卵多在江河干流平稳的河段中进行,底为砂质。产卵时的水温在14℃左右。雌雄性别外表颇难区别。通常雄体腹部银白,胸鳍顶端较尖,而雌体腹部稍灰白,产卵前腹部膨大,胸鳍末端较钝。成熟时全长约在2米以上,年龄为16-17龄。雄体性成熟略早于雌体,性比为1∶1。产卵量平均为150万粒。成熟卵为深灰色。
生境信息:为江河中下层生活的鱼类,喜生活在砾粒质和沙质的水底。不喜群集洄游,常分散活动。风大和涨水时游动非常活跃,常见有翻花活跃的现象,退水时活动较差。平时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处以及回水中。冬季在深水处越冬。
食性 幼鱼以甲壳动物、摇蚊幼虫为食。1冬龄鱼开始以蛇■等小鱼为食料,也吞食底栖动物。成鱼时食鱼,常吞食唇■、鲫等底栖鱼类,在鲑类生殖期,常侵入鱼群中捕食鲑鱼。曾有人解剖1尾500斤重的个体,发现其胃内食物有30斤之多。生殖期间停止取食。
国内分布:产于我国东北,黑龙江更为常见。
经济意义:鳇鱼体重一般为100-300市斤,最大个体长达5米以上,重达2,000市斤。为有经济价值的大型鱼类。鱼肉和卵都是珍贵的食品,鳔壁很厚,鳔和脊索都可制成鱼胶,在东北(抚远县),这些制品的产量曾达到3吨。在东北鳇鱼的产量比之长江所产的鲟鱼产量为大。近几年来哈尔滨水产试验场利用天然泡沼进行蓄养,并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已取得初步经验。将来可进行人工饲养幼鱼,至一定程度,然后放江,或放入水库中以提高产量,是发展鲤鱼渔业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