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丁海马/
巴氏海马Hippocampus bargibanti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Syngnatharia / 海龙总目Syngnathiformes / 海龙目Syngnathoidei / 海龙亚目Syngnathidae / 海龙科Hippocampinae / 海马亚科Hippocampus / 海马属Hippocampus bargibanti / 巴氏海马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巴氏海马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珊瑚安全
无脊椎动物安全
野生种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有分布
简介
  Hippocampus bargibanti/巴氏海马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豆丁海马。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Syngnathiformes/海龙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多数身体细长。吻长,口小,位于吻端,靠近猎物后以吸力捕食。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极小型海马,成熟体长约2.7公分左右。体环11-12,尾环31-34,背鳍13-15鳍条,胸鳍10-11鳍条。臀鳍小或无,成鱼不具臀鳍;头部与躯干区隔不明显;吻非常短,约与眼径同宽,前方彭大;体呈肉质状,体环及尾环相当不发达;躯干腹侧分节不完全;全身布满不规则突起之结节,周边覆盖软组织;头冠为一个圆球状;眼前及颊部各具有一圆形突棘。具有两种颜色型态,其一为灰白色具有粉红或红色结节,此型通常栖息在红色海扇Muricella plectana上,其二为黄色具有橙色结节,此型通常栖息在黄色海扇Muricella paraplectana上。   栖息生态:性喜栖息在水流较强劲的地区,目前已知仅栖息在数种海扇(Muricella spp.)之上,其型态完全融入珊瑚,具有拟态,极难被发现。   地理分布:产于西太平洋地区。2005/4首次纪录于垦丁(东森新闻报导)。2010/6/25纪录于绿岛(中国时报报导)。陈等(2010)正式纪录于垦丁。   渔业利用:目前生态习性未知,仅能生存在海扇上,台湾曾纪录可能因受到人为干扰而集体离去,若干年后才又返回。目前仍无成功养殖之案例,建议不要从野外采集。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