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斑线纹鲈Grammistops ocellat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Perciformes / 鲈形目Percoidei / 鲈亚目Grammistidae / 线纹鲈科Grammistops / 线纹鲈属Grammistops ocellatus / 眼斑线纹鲈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鲈形目>线纹鲈科>线纹鲈属>眼斑线纹鲈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aaa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Perciformes/鲈形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种类很多,占硬骨鱼种类的四成。腹鳍一般有根针,多为栉状鳞。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眼斑皂鱼 ( Grammistops ocellatus/眼斑线纹鲈 )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海洋辐鳍鱼类。它是 Grammistops/线纹鲈属 属中的唯一物种。它也被称为眼斑皂鱼、眼斑鲈或假眼皂鱼。种加词 ocellatus 指的是鳃盖上的眼状斑点。   分类信息:眼斑线纹鲈 于1953年由美国鱼类学家 Leonard Peter Schultz (1901–1986) 首次正式描述,模式产地为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的阿吉岛/Arji Island潟湖。它与石斑鱼有关,被归类于皂鱼科。截至2020年,它是 线纹鲈属 属中的唯一物种。   描述:眼斑皂鱼的体型较为细长,体高小于头长。体色为暗黄褐色,鳍的颜色相似,鳃盖上有一个暗色的眼状斑点,下颌两侧各有一个深褐色斑点。背鳍有7根棘和12-13根软条,臀鳍有3根棘和9根软条。最大体长可达13.2厘米(5.2英寸)。前鳃盖缘平滑,有1-2根短棘,尾鳍圆形。   分布状况:眼斑线纹鲈印度洋太平洋呈间断分布。在印度洋,从东非沿岸的肯尼亚南至莫桑比克,以及泰国普吉岛和圣诞岛均有分布。在太平洋,从东印度尼西亚向东至社会群岛,向北至日本南部的琉球群岛,向南至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汤加   栖息地与生物学:眼斑皂鱼栖息在潟湖和外礁的珊瑚头部,水深3至30米(9.8至98.4英尺)。它是一种隐蔽性物种,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与其他名为"︁皂鱼/soapfish"︁的物种一样,这种鱼在受到胁迫时会从表皮腺体细胞分泌皮肤毒素。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