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aaa
简介 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大肠杆菌,常见的名称还有可丽菌。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Gamm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真细菌类的简略描述。
细菌种类最多的一纲,包括一些医学和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类群。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大肠杆菌(/ˌɛʃəˈrɪkiə ˈkoʊlaɪ/ ESH-ə-RIK-ee-ə KOH-lye)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状的大肠杆菌属细菌,常见于温血动物的下消化道。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约占0.1%,与其他兼性厌氧菌共存。这些细菌对人体大多无害甚至有益。例如,某些大肠杆菌菌株通过产生维生素K2或阻止有害病原菌在肠道中定植而使宿主受益。大肠杆菌与人类之间的这种互利关系是一种共生生物关系—人类和大肠杆菌都从中获益。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入环境中。该细菌在新鲜粪便中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生长3天,之后数量缓慢下降。
某些血清型如EPEC和ETEC具有致病性,可在宿主体内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粪-口传播是该细菌致病株引起疾病的主要途径。这种传播方式偶尔会导致食品污染事件而引发产品召回。细菌可在体外存活一定时间,这使其成为检测环境样本粪便污染的潜在指示生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持久性大肠杆菌可在宿主体外存活多天并生长。
该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培养,已被深入研究超过60年。大肠杆菌是化能异养型生物,其化学定义培养基必须包含碳源和能量。大肠杆菌是研究最广泛的原核生物模式生物,也是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物种,是大多数重组DNA工作的宿主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其繁殖时间短至20分钟。
历史:1885年,德裔奥地利儿科医生Theodor Escherich在健康人的粪便中发现了这种生物。他将其命名为Bacterium coli commune,因为它存在于结肠中。早期原核生物分类根据其形状和运动性将其归入少数几个属(当时Ernst Haeckel的后生动物界细菌分类仍在使用)。
当发现原模式种("Bacterium triloculare")缺失时,Bacterium coli成为现已无效的Bacterium属的模式种。在对Bacterium的修订之后,Migula在1895年将其重新分类为Bacillus coli,后来被Aldo Castellani和Albert John Chalmers重新分类到以其发现者命名的新创建属Escherichia/埃希菌属中。
1996年,在苏格兰的Wishaw发生了一起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事件,造成21人死亡。2011年,这一死亡人数被2011年德国大肠杆菌 O104:H4疫情超过,该疫情与有机葫芦巴芽有关,造成53人死亡。
2024年,在美国发生的一起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疫情与美国种植的有机胡萝卜有关,导致1人死亡和数十人患病。
生物学与生化:大肠杆菌连续二分裂的模型
类型和形态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不产孢子的大肠杆菌。细胞通常呈杆状,长约2.0μm,直径0.25-1.0μm,细胞体积为0.6-0.7μm3。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因为其细胞壁由一层薄的肽聚糖层和外膜组成。在染色过程中,大肠杆菌吸收红色的番红染料,呈现粉红色。包围细胞壁的外膜对某些抗生素形成屏障,使大肠杆菌不受青霉素的损害。
使细菌能够游动的鞭毛呈周生排列。它还通过称为亲密素的粘附分子附着并剥离肠道的微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