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瓜子斑/
蓝鳍石斑鱼Epinephelus cyanopod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Perciformes / 鲈形目Serranoidei / 鮨亚目Serranidae / 鮨科Epinephelinae / 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i / 石斑鱼族Epinephelus / 石斑鱼属Epinephelus cyanopodus / 蓝鳍石斑鱼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蓝鳍石斑鱼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具食用价值
中国有分布
简介
  Epinephelus cyanopodus/蓝鳍石斑鱼台译细点石斑鱼,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蓝瓜子斑。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Serranidae/鮨科鱼类的简略描述。   浮游生物为食的海金鱼,食肉为生的生猛石斑鱼均在此科。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略高,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4-2.7倍。头背部斜直;眶间区微凸。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下颌约2-4列。鳃耙数9-10+15-17。前鳃盖骨后缘微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不明显之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63-75;纵列鳞数128-147。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XI,软条16-17;臀鳍硬棘III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截形或略为弯月形。头部及体侧淡灰蓝色;头部、体侧及各鳍密布小黑斑及一些呈锯齿状、不现则状的较大黑点;除胸鳍外,各鳍或宽或窄具有黑缘。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泻湖及海湾内之独立礁周围水域,亦常常被发现于外礁斜坡区。主要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北起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东至斐济。台湾产于南部、东部、北部及澎湖海域。   渔业利用:具经济性之食用鱼,亦常被展示于水族馆中。一般渔法以延绳网及一支钓捕获。清蒸食用佳。
蓝瓜子斑 Epinephelus cyanopodus 蓝鳍石斑鱼 成鱼 大型个体成鱼大型个体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