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橙黄鲨Cirrhoscyllium japonicum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Chondrichthyes / 软骨鱼纲Elasmobranchii / 板鳃亚纲Selachii / 鲨下纲Galeomorphi / 翅鲨总目Orectolobiformes / 须鲨目Parascylliioidei / 斑鳍鲨亚目Parascylliidae / 斑鳍鲨科Cirrhoscyllium / 橙黄鲨属Cirrhoscyllium japonicum / 日本橙黄鲨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须鲨目>斑鳍鲨科>橙黄鲨属>日本橙黄鲨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荤食
中国有分布
简介
  Cirrhoscyllium japonicum/日本橙黄鲨台译日本喉须鲨。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Chondrichthyes/软骨鱼纲鱼类的简略描述。   内骨骼由软骨组成,常钙化,无真骨组织;外骨骼不发达或退化。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测量标本7尾;全长327-354 mm;采自广东省闸坡,海南省清澜。   体细而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狭长。头宽而平扁,头后稍隆起,全长为头长之5.5至6倍,头长约为头宽之2倍。尾细长,比头和躯干为长,尾柄高比眼径稍大。吻中长,比眼径大2.5倍,背视圆形,侧视钝尖。眼长圆形,上侧位,距第一鳃孔比距吻端为近。鼻孔下侧位,具鼻口沟;前鼻瓣后部分化为1圆形袋盖状突出,边缘浅裂,伸达口前;后鼻瓣前部半环形,后部薄褶状,沿鼻口沟外缘,与上唇褶相连;鼻间隔狭而凹入。口宽而横列,前部弧形突出,位于眼的垂直线前方,口隅距眼比距吻端为   近;上下唇褶发达,下唇褶几伸达下领缝合处。齿细小尖锐,三齿头型,多行在使用;每侧约16纵行。口后头侧,在眼后角下方,具一皮须,长比眼径稍小,左右侧皮须距离约等于眼径之2倍余。喷水孔微小,位于眼后角下方。鳃孔5个,前4个狭小,距离约相等,第四与第五个很接近,尤其是下边缘几乎毗连,但并不合并,第五鳃孔最宽,几与眼径相等,最后2孔位于胸鳍基底上方。鳞片细密光亮,长卵形,具1棘突3纵嵴。   背鳍2个,小型,几同大同形;第一背鳍位于腹鳍后方,起点后于腹鳍里角后端,距吻端与距尾端几相等,后缘直或微凹,上角圆钝,下角钝尖。第二背鳍起点常与臀鳍基底后1/3处相对,有时几与基底后端相对。尾鳍狭小,比头为长,尾椎轴不上翘;上叶低狭,下叶前部和中部低平地伸延,与后部分隔处有一缺刻,后部圆三角形,微突出。臀鳍低而颇长,起点距尾基与距腹鳍几相等或较短于腹鳍距,外缘与后缘连合呈半圆形,里角尖突。腹鳍颇宽大,外角圆,里角尖突;鳍脚圆管形,稍平扁,后端细尖。胸鳍短而宽,蒲扇形,缘与角都圆形。   体黄褐色,具10条暗褐色横带:计头后胸鳍上方,体腔中部,腹鳍上方,第一背鳍下部及下方,臀鳍起点前后上方,第二背鳍下部及下方,尾基前方各1条,以及尾鳍上3条。腹面白色。   本种与橙黄鲨C. expolitum Smith et Radcliffe不同点为第一背鳍起点后于腹鳍里角后端,后者与里角后端相对;臀鳍基底长小于从臀鳍基底后端至尾鳍下叶起点距,后者臀鳍基底长大于从基底后端至尾鳍下叶起点距;臀鳍基底后端与第二背鳍起点几相对,后者臀鳍基底后端伸达第二背鳍基底中央相对。   生境信息:栖息在亚热带近海较深海区。体长350 mm左右。   国外分布:日本。   国内分布:分布于中国广东沿海和海南岛。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