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乌翅真鲨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黑鳍鲨,常见的名称还有污翅真鲨。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Carcharhinidae/真鲨科鱼类的简略描述。
第一背鳍较大,胸鳍在腮裂位置之后,通常无喷水孔,多为胎生。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呈纺锤型,躯干粗壮。头宽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宽而短钝。眼圆,瞬膜发达。前鼻瓣延长呈三角形;无口鼻沟或触须。口裂宽,圆弧形,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齿;上颌齿宽扁三角形,边缘具明显锯齿,齿尖外斜,外缘有一凹刻,凹刻下具3-4小齿尖;下颌齿较窄而直立,边缘略具锯齿。喷水孔缺如。背鳍2个,背鳍间无隆脊,第一背鳍宽大,起点与胸鳍基底后方相对,后缘凹入,上角广圆,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小,起点于臀鳍起点稍前,后缘入凹,后角尖突;胸鳍大型,镰刀形,后缘凹入,外角钝尖,内角钝圆,鳍端伸达第一背鳍基底后端;尾鳍宽长,尾椎轴上扬,下叶前部显着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长,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钝尖。体背侧黄褐色,腹侧灰白;各鳍鳍尖具黑色或暗褐色以及胸鳍及尾鳍上叶之前后均其黑色缘。
栖息生态:栖息于浅海珊瑚礁区、潮间带、近外海水域、红树林沼泽区或河口内湾。独游或小群巡行。性凶猛,会主动攻击戏水的人们。主要以鱼类为食,同时也掠食甲壳类、头足类或软体动物。胎生,一胎可产下2-4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33-50公分。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东起红海、东非洲,西至土木土群岛。台湾东北及西南海域可见其踪迹。
渔业利用:主要以底拖网、流刺网及延绳钓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可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余物制成鱼粉。曾有引起中毒事件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