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弧菌/
食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Bacteria / 细菌域Eubacteria / 真细菌界Hydrobacteria / 水细菌亚界Proteobacteria / 变形菌门Deltaproteobacteria / δ-变形菌纲Bdellovibrionales / 蛭弧菌目Bdellovibrionaceae / 蛭弧菌科Bdellovibrio / 蛭弧菌属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 食菌蛭弧菌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蛭弧菌目>蛭弧菌科>蛭弧菌属>食菌蛭弧菌
aaa
简介
  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食菌蛭弧菌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噬弧菌。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Bdellovibrio/蛭弧菌属真细菌类的简略描述。   比通常细菌小,可寄生于其他细菌并导致其裂解,类似噬菌体。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蛭弧菌属是一属革兰氏阴性、专性需氧细菌。该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其成员可以捕食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并以宿主的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质和核酸)为食。它们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依赖宿主的高度活动期,即"︁攻击期/attack phase"︁,在这期间它们在宿主细菌中形成"︁包囊体/bdelloplasts"︁;另一种是生长缓慢、形状不规则的不依赖宿主的形态。   外观:在光学显微镜下,依赖宿主的蛭弧菌属呈现为逗号形状的运动性杆菌,大小约为0.3-0.5×0.5-1.4μm,具有一根几乎难以辨识的鞭毛。蛭弧菌属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菌落层/lawn"︁上表现为生长的透明斑。值得注意的是,蛭弧菌属的鞭毛被鞘所覆盖-这是细菌中罕见的特征。一旦蛭弧菌属侵入其猎物,鞭毛运动就会停止,随后鞭毛会脱落。   不依赖宿主的Bdellovibrio呈现无定形,比捕食期的个体更大。   培养条件:噬弧菌在自然界和人工环境中似乎无处不在。它们已在土壤样本、植物根系的根际、河流、海洋、污水、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被发现,甚至在牡蛎壳和螃蟹的鳃中也有发现。噬弧菌几乎能在任何环境中生存,其基本要求是环境中需要有氧气和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存在。其最适温度在28-30°C之间,这使得噬弧菌成为嗜中温菌。蛭弧菌属在实验室中以其静止期HI(不依赖宿主)形态在29°C的酵母蛋白胨肉汤琼脂上培养。依赖宿主(捕食性)的培养物与大肠杆菌S-17在29°C培养16小时。它们也可以使用YPSC(酵母提取物、蛋白胨、醋酸钠、氯化钙)覆盖层或猎物裂解物进行培养。   生活史与寄生:蛭弧菌属的生命周期。蛭弧菌属接触后附着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上,并穿透到猎物的周质间隙。一旦进入内部,开始伸长,并在4小时内释放子代细胞。   蛭弧菌属细胞游动速度可达160μm/s,即每秒可游动超过100倍体长。它使用单个有鞘的极性鞭毛游动,具有特征性的阻尼丝状波形。蛭弧菌属通过将自身附着在猎物细胞的外膜和肽聚糖层上来攻击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之后在外膜上创造一个小孔。蛭弧菌属细胞随后进入宿主的周质空间。在短暂的"︁识别/recognition"︁期间内,它可逆地附着在宿主上。   识别期后,它通过与鞭毛相对的极性不可逆地附着。一旦进入周质,蛭弧菌属细胞封闭膜孔并将宿主细胞转化为球形形态,这是由于分泌L,D转肽酶使肽聚糖分解,因此使细胞变成无定形。形成的双细胞复合体被称为包囊体。蛭弧菌属细胞使用水解酶分解宿主细胞分子,用于其丝状生长。当宿主细胞营养耗尽时,丝状体分隔形成子代蛭弧菌属。子代在溶解宿主细胞并释放到环境中之前获得运动能力。整个生命周期需要三到四小时,从单个大肠杆菌产生平均3-6个子代细胞,或从较大的猎物如丝状大肠杆菌产生多达90个子代。   蛭弧菌属物种的目标,包括Vibrio vulnificus,可能同时被蛭弧菌属和噬菌体感染。尽管蛭弧菌属使猎物变圆被认为是为了减少多个蛭弧菌属的共同感染,但不会变圆的较大猎物可能被多个Bdello感染。   基因组学:噬弧菌 HD100的基因组于2004年被测序。HD100基因组长度为3782950个核苷酸,考虑到其较小的体型,这个长度超出预期。   研究与意义:由于蛭弧菌属的捕食性质,它们可能被用来帮助控制有害细菌种群。在一个向虾池中添加蛭弧菌属以消耗细菌种群的实验中,目标细菌种群减少了高达44%。蛭弧菌属种群在消耗了大部分可用细菌后也随之下降。因此,使用蛭弧菌属作为其他细菌的抑制剂显示出潜力,但可能仅限于某些情况,因为蛭弧菌属偏好某些菌株,如革兰氏阴性细菌。在随后的实验中,科学家们使用了易受盲肠或肠道感染的鸡,故意用致病性Salmonella enterica感染它们。随后将这些鸡暴露于噬弧菌,结果观察到由于沙门氏菌种群的减少,鸡的盲肠炎症和其他有害变化得到减轻。这个实验的成功表明蛭弧菌属在生物修复方面具有重要潜力。   系统发育:目前接受的分类系统基于原核生物命名标准名录(LPSN)和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      基于16S rRNA的LTP_10_2024   基于120个标记蛋白的GTDB 09-RS220            蛭弧菌属            噬弧菌 Stolp & Starr 1963            Bdellovibrio reynosensis Ajao et al. 2022                  蛭弧菌属            噬弧菌            Bdellovibrio reynosensis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