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
简介 Bacillus pumilus/短小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领域表现突出,其分泌的纤维素酶、脂肪酶及抗菌蛋白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菌群调节和有机磷降解。该菌种可降解有机磷污染物,抑制水产病原菌。
详细资料待补充。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短小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需氧、可形成孢子的芽孢杆菌,常见于土壤中。
短小芽孢杆菌的孢子——除了突变株ATCC 7061外——通常对环境胁迫具有高度抵抗力,包括UV光照、干燥以及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存在。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发现的短小芽孢杆菌菌株对过氧化氢具有特别强的抵抗力。
从黑虎虾(Penaeus monodon)中分离出的一株短小芽孢杆菌被发现具有高盐耐受性,并且在共培养时能抑制包括Vibrio alginolyticus在内的海洋病原体的生长。
基因组与细胞结构:短小芽孢杆菌含有一个环状染色体,包括约4000个基因和3600-3900个蛋白质,长度在3.7至3.8 Mbp范围内。短小芽孢杆菌中41%的DNA碱基对是G-C。短小芽孢杆菌的细胞结构与其他芽孢杆菌属物种如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巨大芽孢杆菌和相似,短小芽孢杆菌的肽聚糖交联外层被荃壁酸和脂荃壁酸覆盖,这与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相同。这些酸含有以单糖和双糖为单体的多糖基磷酸酯,可在附着到宿主细胞等不同表面时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短小芽孢杆菌表面的这些磷酸基团可以在细胞表面提供净负电荷,从而捕获一些对细胞生命必需的阳离子,如Ca2+和Mg2+。
工业用途:短小芽孢杆菌菌株GB34被用作农用杀菌剂的活性成分。该细菌在植物根部的生长可以防止Rhizoctonia和Fusarium孢子发芽。
短小芽孢杆菌(ATCC 27142)可被用作生物指示剂(简称'BI')来监测伽马射线、电子束(E-beam)或X射线辐射灭菌过程。然而,在过去30年中,这种做法的相关性已经迅速下降,因为发现了野生型生物,如Deinococcus radiodurans,其具有更高的D值,并取代了短小芽孢杆菌作为公认的最严格辐射挑战微生物。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不再承认短小芽孢杆菌作为标记为'无菌'的医疗器械终端辐射灭菌过程的BI验证或常规监测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参数化手段,使用剂量测定来监测所递送的辐射剂量。该剂量是根据产品和/或其无菌屏障系统包装中存活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来确定的。这些微生物与无菌医疗器械相关的行业术语是【生物负载/bioburden】。生物负载信息与剂量测定和随后的无菌试验一起用于进行验证剂量实验,这些实验可验证终端辐射灭菌剂量。这个剂量支持产品及其制造商声称的无菌保证水平(SAL)。大多数医疗器械的SAL声称为10E-6,即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会有[至少]一个微生物通过灭菌过程。用于此目的的辐射剂量单位是千戈瑞,常见的辐射灭菌剂量为25千戈瑞(kGy);但是根据验证数据,使用更少或更多的剂量也很常见。
参见
Bacillus marinus
Bacillus lentimorbus
Bacillus oleron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