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Amphiprion bicinctus/二带双锯鱼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金双带小丑。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Amphiprion/双锯鱼属(小丑鱼)鱼类的简略描述。
鳃盖诸骨皆有锯齿,可与约十种海葵共生。有大量人工培育品种。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图谱》:
形态描述:背鳍Ⅹ-15—16;臀鳍Ⅱ-13—14;胸鳍19—20;腹鳍Ⅰ-5;尾鳍15—16。侧线鳞37—39,7—8/20—21 。
体长44—75毫米。体长为体高2—2.1倍,为头长3.2—3.5倍。体卵圆形。头短而高,头长为吻长3.3—3.8倍,为眼径2.9—3.5倍。每侧有一鼻孔。口小,斜裂。牙锐尖呈锥状,两颌各有一行。眶前骨下缘有2棘,眶下骨下缘有细锯齿。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其他鳃盖各骨外缘均各有一行细棘。鳃盖膜愈合,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长,5—6+11一13。体被小形栉鳞。侧线不完全。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极浅凹刻。臀鳍起点约与背鳍最后鳍棘基相对。尾鳍后缘凹入或在大形鱼内呈叉状且两叶有时呈丝状延长。体褐色至黑褐色,有2条淡色或白色横带,一在眼后,一在体侧中后部。尾柄后半及尾鳍为淡色。背鳍暗或黑褐色,仅第二体带触及部分为淡色,鳍条部有窄的白边。臀鳍淡色或有黑边,或呈黑褐色且或有白边。腹鳍淡色或黑褐色。
生境信息:为小型热带性鱼类,生活在近岸岩石和珊瑚礁间,多与海葵共栖。
国外分布:分布于东非,红海,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大洋洲,菲律宾,朝鲜,日本。
国内分布:在我国产于南海。 易淆物种双带双锯鱼 - 金尾黑豹小丑
Amphiprion sebae身体中部的白色条纹较宽,且延伸至腹部,尾鳍呈黄色,中间的白条在背鳍处有水平方向的延伸。侧带双锯鱼 - 马达加斯加小丑
Amphiprion latifasciatus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海域,且数量稀少。第二条色带较宽,一般为10-15片鳞片,且不会向下收拢成倒水滴状。尾鳍可能为全橙色,上部白色,上下白色等多种可能。克氏双锯鱼 - 双带小丑
Amphiprion clarkii广泛分布于印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区。身体中部的白色条纹较宽,且延伸至腹部。成体尾柄处有白色。二带双锯鱼 - 金双带小丑
Amphiprion bicinctus仅分布于西印度洋。身体中部的白色条纹较细,下部收缩,呈倒水滴形。尾鳍黄色。橙鳍双锯鱼 - 蓝双带小丑
Amphiprion chrysopterus仅分布于西太平洋部分海域。身体边缘一般呈黄色,中部黄棕色至深棕色。身体中部的浅色条纹较细,下部收缩,呈倒水滴形。注意条纹的颜色不能作为分类依据,颜色白色浅蓝的个体均有。阿氏双锯鱼
Amphiprion allardi仅分布于西印度洋。身体中部的浅色条纹较细,下部收缩,呈倒水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