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Chondrostei / 软骨硬鳞亚纲Acipenseriformes / 鲟形目Acipenseridae / 鲟科Acipenser / 鲟属Acipenser sinensis / 中华鲟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鲟形目>鲟科>鲟属>中华鲟
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汽水环境
咸水环境
中国特有物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IUCN极危
实验室可繁殖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cipenser/鲟属鱼类的简略描述。   相较于Huso/鳇属,本属鱼类口裂较小   以下摘录自《中国经济动物》:   形态描述:体长,呈梭形,背部拱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基部宽厚,顶端尖,略向上翘,头部背面披有光滑的骨板。口下位,成一横裂,口能够向外伸缩自如,上下唇不发达,具有细小乳突。吻部腹面中央有须2对,等长,排成横列。眼小。鳃孔大,鳃耙薄而尖,14-28枚,一般为18左右。全体具有5行骨板,背部正中的一行较大,在背鳍前有8-14块,背鳍后有1-2块,背侧面和腹侧面各2行,背侧面骨板24-37,腹侧8-15;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在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一行。各行骨板间的皮肤较光滑。背鳍条54-66,位置很后。胸鳍发达,着生于腹面。臀鳍条32-41。尾鳍为歪型尾,上叶特别发达。鳔大,一室,前部钝圆而后端尖。体背和头部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青灰色。   生物学:生殖季节在秋季,一般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溯江产卵,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附近的一段金沙江。达到成熟的年龄,雄鱼为11龄,雌鱼为14龄;从产卵场捕到的亲鱼,一般雄鱼为100-210斤,雌鱼为320-500斤。怀卵量一般50-100万粒。成熟的卵呈黑褐色,直径约3.5毫米,具有粘性,粘附于砾石上孵化。   生境信息: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是底层鱼类,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春夏季5-6月间喜群集于河口,秋季上溯而至江河之上游。古有:“鳣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其居也在堆石湍流之间”。这两句话最足以说明中华鲟的分布和习性。   食性 以动物性的食物为主。如摇蚊幼虫、蜻蜓幼虫,以及其它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寡毛类和小鱼等。本草纲目中即有鲟之食性记载:“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鱼都误食之”。实际情况是靠口膜的伸缩将食物吸人,所以多数是着生于泥表或陷藏于泥渣中的各类小型动物。   国内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钱塘江、黄河,沿海各地也产此鱼。   经济意义:为一种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最大个体可以长到1,000斤以上。肉味鲜腴,卵子经加工后为珍贵食品,其它如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长江上游每年产量大约3、4万斤。由于其产卵场主要在上游,将来在长江干流修建水坝,需要采取措施,使自中、下游上溯的亲鱼得已到达产卵场繁殖。同时可通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培育幼鱼至一定长度,实行放流以提高产量。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