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Chondrostei / 软骨硬鳞亚纲Acipenseriformes / 鲟形目Acipenseridae / 鲟科Acipenser / 鲟属Acipenser baeri / 西伯利亚鲟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鲟形目>鲟科>鲟属>西伯利亚鲟
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汽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野生种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IUCN濒危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cipenser/鲟属鱼类的简略描述。   相较于Huso/鳇属,本属鱼类口裂较小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背鳍44—47;臀鳍28—30;胸鳍i37—46;腹鳍28—29。鳃耙30。   全长为头长的5.08—5.87倍。头长为吻长的2.13—2.23倍,为眼径的12.23—13.41倍,为眼间隔的2.65—2.84倍,为外侧须的3.74—5.38倍。   体长筒状,背侧较窄,向后渐细尖,背侧被骨板。吻突出,平扁。眼小,侧位。眼间隔很宽,中央凹。鼻孔2个,位眼稍前方。口腹位,横裂状。下唇中央中断。吻腹侧有须4根,距口较距吻端为近;外侧须达口角。鳃孔大,侧位。鳃盖膜连于峡部。   背鳍1个,后位,上缘微凹,前上角很高,且钝,后上角低且尖。臀鳍约始于背鳍基中部下方。胸鳍侧位而低,第1鳍条宽大,呈棘状。腹鳍腹位,伸不到背鳍下方。尾鳍歪形,后缘凹形。   硬鳞5纵行,均有棘状突起。体背硬鳞14—16,体侧硬鳞46—49,腹侧硬鳞10—11。在吻腹侧和身体各纵行硬鳞间,散有许多发达的星状小鳞突。   体侧青绿色,腹侧银白色。   大小:背鳍44—47;臀鳍28—30;胸鳍i37—46;腹鳍28—29。鳃耙30。   全长为头长的5.08—5.87倍。头长为吻长的2.13—2.23倍,为眼径的12.23—13.41倍,为眼间隔的2.65—2.84倍,为外侧须的3.74—5.38倍。   生活习性:为溯河性鱼类。食物以毛翅目、蜉蝣、摇蚊幼虫等为主。大鱼有时食雅罗鱼、江鳕等。性成熟晚,勒拿河性成熟的绝对平均长度为700—750mm、体重为1.5—2.0kg。此时性成熟雄鱼最小年龄为7—10龄,雌鱼为11—12龄;叶尼塞河雄鱼为13—14龄,雌鱼为17—18龄;鄂尔毕河雄鱼为13—14龄,雌鱼为17—18龄。怀卵量,鄂毕河的17.4万—42万粒,叶尼塞河为7.9万—25万粒。生长较慢,在鄂毕河5龄鱼体长640mm,7龄时体长970mm,18龄时1220mm。最大个体可达2m以上,重约200kg.。   国外分布:俄罗斯鄂毕河至科累马河等流域。   国内分布:我国仅见于额尔齐斯河流域。   其他分布:现我国从俄罗斯已引进试养。
鱼友评论